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15日電 (陳三忠 林謀性)泉州因水得名、依水而建、得水而興,水是泉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命脈所在。自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泉州市財政局會同駐市財政局紀檢組研究精準對接保障措施,推動河湖長制從有效管控向全面治理轉變,建立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美麗、繁榮的泉州幸福河湖。2021年,泉州以全省唯一、全國8個地市之一的身份上榜全國河湖長制激勵名單。
拓寬資金渠道保障河湖治理。整合江河湖庫治理資金,市財政預算累計投入6874.1萬元,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補助資金1.28億元,重點支持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項目。統籌晉江洛陽江上游水資源保護補償專項資金13.03億元用于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環境保護。
完善分配方式提升保護能力。改變以往單因素分配方式,按轄區內常住人口數、內河道長度等因素權重分配河長制專項資金,優化水質檢測點位設置和河道專管員數量,推動電子岸線、無人機巡查等信息化建設。將河長制考核結果應用于流域生態補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等資金分配,實現財政資金在河長制責任網格內的“精準滴灌”。
發揮引導作用建立長效機制。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河湖環境保護與開發,推行“社會化河湖管養模式”,依托第三方管護湖庫400多座、河道1900多公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成立河長制觀察組、企業河長等護河隊伍,建設福建省首個河長學院,聯合高校開展課題研究,提升河湖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