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修好了我的輪椅,沒有它,我上不了班,做不了任何事情。”面對冒雨趕來的輔具維修人員,福州市的殘疾人小丁十分感動。
【資料圖】
這是福建省同人助殘志愿者服務中心(簡稱“同人助殘”)服務中出現的一幕。該機構有著33年助殘服務歷史,長期回應殘疾人的呼聲,開發系列助殘志愿服務公益項目,成為殘疾人的貼心伙伴。
有愛無礙,行動無憂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同人助殘發現,隨著殘疾人活動空間擴大,個性化定制、維修等輔具相關需求在增加。為此,同人助殘設立了“愛的循環”輔具公益服務項目。
2016年3月9日,29歲的甘肅截癱小伙權鵬慕名來到同人助殘輔具維修點。他憑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氣,手搖輪椅從北京到福州,行走了566個日夜。輪椅許多地方磨損嚴重,維修點的工作人員對輪椅的大輪和小輪進行了維護和檢修,并添加了潤滑油。權鵬試用后,非常滿意。
家住福州市鼓樓區的二級重度肢殘人宋陽(化名)從輪椅轉移到浴凳上特別不方便,洗澡時總是害怕摔倒在地。項目小組技術員把舊輪椅底座和靠背更換成防水的尼龍板,成功為他改制了一部安全方便可移動可用于沐浴的輪椅,這讓宋陽喜出望外。
為了讓更多輔具需求者能夠得到服務和幫助,項目工作人員多次開著殘疾人代步車,往返60多公里為一對腦癱兒童送去助行器;往返上百公里為癱瘓在床的殘疾人朋友送去康復器材……8年多來,“愛的循環”項目共計完成免費借用、維修服務、輔具回收、個性化定改制等服務1.2萬人次;入戶上門志愿服務700多人次,節省社會資金300多萬元。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輔具資源中心開展的“輔具流動車百鄉行活動”不斷深入,同人助殘的輔具公益志愿服務足跡也踏遍了八閩大地,打通了輔具維修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助人自助,重塑人生
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同人助殘開發了“同人i就業”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對全省殘疾人開展系統的網絡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包括電商客服、創業、圖片處理等技能培訓。
為了給予學員以更有力的支持,同人助殘還設立了“同人i就業”專項支持資金,免息借貸給就業初期在外獨立生活、租房、吃飯等有困難的學員;為行動不便、又沒錢購買輔助器具的學員免費提供電動代步車、輪椅等各類輔具借用服務等。
香香是培訓班的一名優秀學員。她雙腿癱瘓,平日靠兩張小板凳艱難地挪動。參加培訓后,她學會了電商客服的基本技能,成為福州一家電商企業的居家客服工作人員。第一次拿到工資后,香香拎著一小袋水果來到同人助殘辦公室,她說:“這是我憑自己的本事賺到的第一筆收入,一定要請你們大家吃水果。”
據了解,近年來,“同人i就業”項目共計培訓全省各地殘疾學員810名,70%以上的學員實現了創業、就業夢想。21%的受訓重度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的夢想。
愛相伴,情常在
“你們快來看呀,這是我孫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喲。”今年夏天某日一大早,阿明老婆婆就守在了同人助殘辦公室的門口,把紅彤彤的大學錄取書,直往大家手里塞。
老人家的孫子小明是同人助殘“愛相伴”視力及重度肢體殘疾人志愿服務項目的受益者。這個項目是同人助殘于創始初期就一直堅持開展的。
多年前,為了讓學齡前殘疾兒童有機會走入校門,同人助殘發起了該項目,利用愛心企業捐助的款項,通過康復服務盡可能地恢復他們的肢體功能,幫助他們走進校園學習。
為了全方位提供支持,同人助殘先后組建了150多對“一助一志愿服務”小組,入戶到殘疾人家里,提供助學、康復、心理、衛生、醫療、娛樂等多種服務,全程陪同他們成長。小明在治療與康復后,走進了校門,服務小組繼續幫扶他的學業和健康成長,十幾年持續相伴,終于幫助他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實現了大家共同的期盼。
高位截癱女孩陳平,由于長期臥床,致使腰部和大腿有褥瘡,難以愈合。服務小組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聯合江西、江蘇、福建、浙江等地的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為她籌集了10余萬元的醫療費用,幫助她去南京治療,為她提供生活費用。
“未來,助殘志愿服務的道路依舊漫長,我們要努力前行,為更多殘疾人朋友提供幫扶。”同人助殘負責人說。(記者 顧磊)
《人民政協報》 (2022年10月25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