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下發通知,對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互花米草斬草除根。
(資料圖片)
近日,福建省政府網站發布《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
↓↓↓
互花米草(俗稱大米草)原產于北美洲,上世紀70年代末,出于“保灘護堤、保淤造陸”的兩大功能,我國引進了這一外來物種。然而,由于互花米草具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潮灘濕地迅速擴散,已經成為我國沿海潮灘分布面積最廣的鹽沼植被,遍布遼寧、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沿海地區的淤泥質潮灘,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影響灘涂養殖、堵塞航道、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成為名副其實的“害草”,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作為沿海城市,福建也深受其害。
最新消息,福建出手了!福建各地分年度互花米草除治任務表來了,對全省現有136620畝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復、提升及后期管護進行統籌安排,分區域、分年度開展除治攻堅行動。
到2022年底
到2023年9月底
到2024年底
實行區域協同聯動除治
重點灣區一體化除治
1.實行聯動除治。
2.細化落實任務。
3.選擇科學方法。
4.合理組織施工。
5.加強科技支撐。
“斬草除根”
防止互花米草“死灰復燃”
1.加強監測預警。
2.強化專業管護。
3.完善日常巡護。
互花米草除治、修復費用
原則上由各級財政分級承擔
按照事權劃分原則,互花米草除治、修復費用原則上由各級財政分級承擔,省級以上財政補助總額按除治1500元/畝,生態修復2250元/畝(種植紅樹植物)、1500元/畝(種植其他鹽沼植物)控制,對市縣補助比例參照省政府批準的對市縣支付補助分檔政策執行,不足部分由市、縣(區)承擔(以上各項補助不含廈門市);生態提升、后期管護以市、縣(區)財政投入為主,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相關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資金籌措,將除治攻堅所需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除治攻堅提供資金保障;省直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相關資金支持。要強化種苗保障,提前做好紅樹植物等苗木需求測算,加強供需對接,漳州、泉州等市要加大鄉土紅樹植物等容器苗培育,增加苗木供應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