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成千上萬,但您聽說過用咀嚼聲命名的小吃嗎?在霞浦縣鹽田畬族鄉就有這么一種獨特的小吃甜點,因吃起來酥脆而得名“曲確”,當地人直接叫作“KiKo”,意為“曲確”與牙齒碰撞發出的脆響。
國慶長假將近,霞浦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鹽田曲確”的傳承人謝善輝又在店里忙碌起來了。配料、煮糖稀、切割、封裝……盡管已制作“曲確”20多年,他對每道工序仍然進行得十分認真細致。
挑選好幾種需要的糖類和花生是“曲確”制作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每一顆花生都需要人工細心篩選,而麥芽糖與白砂糖也要采用最為優質的。制作中,多種糖的熬制則是讓糖脫胎換骨的獨特技法。高溫讓水分快速蒸發,使糖的黏合度、甜度都得到極大提升,不斷攪拌讓食材中單糖與多糖快速混合溶解,“曲確”的口感因此變得更加甜糯。炒制中加入的花生仁,既提升了糖的甜度,又讓“曲確”甜而不膩。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熬制,炒好的“曲確”出鍋,謝善輝需要在糖快速冷卻的間隙完成對“曲確”最后的塑形與切割。撒粉、搟壓、切割一氣呵成,謝善輝熟練而精準的刀功,賦予“曲確”工整飽滿的形態。一份酥脆的“曲確”制作完成了,一上架便引來大家爭相購買。
“清脆、香氣濃郁,非常好吃!”來自重慶的游客陳先生在謝善輝的店里邊買邊品嘗,連聲稱好。
據介紹,“曲確”在鹽田鄉的歷史有將近200年了,最早也就是家家戶戶過年過節做一點送給親人,或者親戚串門喝茶的時候做茶點,后來慢慢演變為當地的特色小吃。(通訊員 鄭培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