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天高云淡,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的村民勞作在田間地頭,暢享生態之美。這里,正在譜寫一首“黑綠”變奏曲。
永定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擁有豐富的革命遺址、革命史料等紅色資源,楓林村是當地知名的紅色革命基點村。
新中國誕生后,永定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煤而興,曾有“南方礦區”之稱,資源型經濟曾占經濟總量的80%以上。那時,楓林村成為永定最大的礦產資源村之一,鼎盛時期,有480多個煤礦。
依靠豐富的煤炭資源,楓林村早早躋身“億元村”的行列。但是,挖煤也挖走了好生態,村里“光頭山”比比皆是。“村民是富起來了,但是礦山卻越挖越空,有時看著滿山的煤渣和塵土,就感到路子不對了。”村支書嚴勝說。
經濟結構不優、資源依賴過大,一度掣肘永定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國家淘汰落后產能,龍潭鎮黨委政府陸續關閉了全鎮所有的無證礦山,楓林村村民嘗試做起了生態農業,種植百香果、樹葡萄、火龍果等,同時著力打造蝴蝶蘭產業園,推動蝴蝶蘭產業做優做強,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經過多年的發展,曾經漫天揚塵的礦山、尾礦庫,逐漸被綠意盎然的植被所取代。如今的楓林村,成為了福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
龍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正鋒表示,未來龍潭鎮計劃以楓林村為主基地,推動全鎮蝴蝶蘭產業做強做優,打造“蝴蝶蘭小鎮”“蝴蝶蘭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力。(劉默涵)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