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上,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組成的中國隊以0.016秒的優勢,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金。這成功的背后,有“泉州制造”——安踏設計打造的比賽服送出的“神助攻”。
這款被稱為“冰上鯊魚皮”的比賽服,頗具科技競爭力。它采用先進的空氣湍流控制減阻和邊界滑移減阻技術,通過風洞測試調整板型和人體分割線最佳位置,并在服裝表面使用異形結構,將空氣迅速導流。“相較于普通滑冰服,減阻力提升5%~10%。從原來的雙層結構改善為單層全身防切割,可以減少運動員負重,讓他們在發令槍響后,像風一樣飛馳。”安踏副總裁朱晨曄說。
除了安踏,同樣是“泉州制造”的匹克為比利時、巴西、冰島等7國代表團提供裝備。“我們大力開拓冰雪市場,拓展冬季運動高科技裝備邁上新臺階。”匹克集團品牌有關負責人說。
作為我國民生制造業重地,近年來,泉州實施研發投入、高新企業、高端研發平臺、高層次人才“四個倍增”計劃,從推行科技創新券、獎勵補助、加計扣除、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去年僅發放省級“科技貸”就達12.19億元。“我們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術企業,激發泉州經濟發展新動能。”泉州市科技局高新工業科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我們已建好4萬多平方米的新廠房,正在加購新設備,有望于今年4月底進行批量投產。”泉州市凱鷹電源電器有限公司副總黃鐘雄近日告訴記者,公司投資1.5億元擴建汽車智能啟停電池項目,“今后,這不僅可減少燃油汽車碳排放,還將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啟停電池的尷尬局面”。
作為我省科技“小巨人”,泉州市凱鷹電源電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摩托車啟動電池及不間斷電源電池,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增長,去年產值達4億多元。
政策激勵,大大增強企業的創新動力。截至目前,泉州已擁有像凱鷹電源電器這樣的科技“小巨人”301家。今年2月下旬,泉州市共有812家企業通過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比增長56.5%;全市高新企業保有量達1630家,比2020年凈增593家,增長57.2%。2021年,泉州高新企業培育增量、增速、存量等三項重要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為了推動科技創新,在2022年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泉州進一步梳理制定了12條惠企具體措施,包括實施科技賦能工程,重點對科研平臺引建、研發投入、高新企業培育等方面予以獎補,實施產業人才引育工程等,推動泉州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邁進。(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張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