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22年熱門的短視頻創作者,“意公子”一定榜上有名。
【資料圖】
鏡頭前,“意公子”一襲綠衣,一個抱枕,席地而坐,簡單又恬淡。她用獨特視角、真摯情感,全新解構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人文、藝術知識。憑借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蘇軾、莊子等歷史人物和晦澀的歷史知識娓娓道來,受到全網超過2800萬粉絲的關注。
鏡頭后,“意公子”的真實身份是藝術科普平臺“意外藝術”創始人吳敏婕。今年,她還多了一個新身份: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我感到身上的使命更重了。”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吳敏婕說,“我將保持誠懇的心態,真實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盡心履職建言,努力為推動文化藝術傳播發展作貢獻。”
在拍短視頻“出圈”前,吳敏婕曾經歷多年的蓄勢蟄伏。10年前,她卸下電視臺主持人身份,創辦藝術科普平臺“意外藝術”。“我們講藝術品,講文學作品,實際上是在講它們背后有關人的情感訴求。”吳敏婕認為,“藝術最大的作用,不在于知識或者技巧本身,而在于撫慰人心。”而她所做的,就是將自己從文化藝術中獲得的滋養,分享給更多的觀眾。
雖然每個視頻只有幾分鐘,但“意公子”卻需要花費海量時間收集素材、碰撞觀點。為創作“意公子講蘇東坡”系列視頻,她和團隊在幾個月內翻閱了蘇東坡文集,以及與北宋歷史、蘇東坡家族相關的50多本書籍、幾百篇論文。
“中華文化是一座挖不完的寶藏。我們希望把中華五千年文化長河中那些打動我們的人與物,帶進當下人們的生活。”網絡視頻受到關注后,她和團隊還創作文博類微綜藝,出版《大話中國藝術史》等書籍。去年起,她走向中華文化的發生地,在四川眉山蘇氏墓地、龍門石窟等地進行外拍,同網友分享更多對于藝術的新感悟。
“兩會時間”即將到來,吳敏婕已做好準備。她重點關注傳統文化藝術、公共文化服務、互聯網傳播等方面的話題,并將帶上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相關提案奔赴兩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戶,但在面向海外傳播過程中也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吳敏婕建議,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支持、深化傳播內容、支持多種形式的文化精品出口等方式,探索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徑。而她也將以“意公子”IP繼續發揮“使者”作用,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入生活、走向世界。
記者點評>>>
優秀的自媒體創作者成為政協委員,是民主的生動體現。他們思想活躍、洞察力強、更接地氣,將給參政議政注入新鮮多元的活力。
她是自媒體人“意公子”。從2013年開創藝術科普平臺“意外藝術”至今,她用了10年時間,從自身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出發,將中國歷史文化中滋養人心的力量傳遞給廣大網友。從棚內走向棚外,從創作短視頻到出品藝術科普類微綜藝、出版書籍,她堅守原創、堅持創新,將更深刻的內容和精美的形式輸出給受眾。
她是全國政協委員吳敏婕。談起履職,她有初心、有責任,更有一種使命感。她提前請教老委員,汲取履職經驗;以自己在文化傳播領域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系統地思考文化藝術行業發展現狀,多方查閱資料,積極撰寫高質量提案。
希望有更多像吳敏婕這樣有實踐經驗又有深入思考的“使者”,為復蘇和傳播傳統文化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記者 徐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