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區縣建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提出“做靚一座城、做強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優一片葉、做好物流一張網”的發展目標,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7日,在建甌市豐樂工業園區、城東工業園區,20個項目集中開工,吹響了新一輪項目攻堅的號角。
“邁入新征程,我們要走出一條有別于沿海地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子,更好實現富民強市。”建甌市委書記周靖說。
補上竹產業鏈的“斷點”
全市竹林面積147.3萬畝;毛竹林面積、立竹量、竹材和鮮筍產量均居全國縣域之首……建甌因“一根竹”聞名。
2006年,建甌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筍竹城”戰略,如今已初步形成竹產業集群。
目前,建甌一年要“吃”掉近5000萬根竹子。然而,如何解決生產所帶來的竹下腳料?
去年11月,建甌通過圣象華宇集團以商招商,引進廣東美新科技股份公司。該公司主要利用竹木加工剩余的竹粉、木粉等,生產新型環保應用材料,真正做到吃干榨盡“一根竹”,補上了竹產業鏈的“斷點”。
與美新科技一樣,三木竹木家居日用品生產項目、迪口鎮值源村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提升工程、桃源數字化養殖基地等項目,都是圍繞林產工業、酒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文旅產業等特色資源,不斷做大做強建甌“五個一”產業。
去年數據顯示,建甌現有林產工業企業468家,規模以上企業86家,林產工業總產值達185.24億元。
成立工作專班推動項目
近日,福矛酒業集團二期項目正在火熱施工,將建設680畝的中華福醬文博園。
目前,建甌擁有酒類加工企業5家,白酒產量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但是,受制于產量產能、創新水平,白酒產業一直未能“破圈”。
如何實現能級提升?
建甌重點謀劃全市兩家龍頭酒企的擴產增效項目,通過培優引強,做強白酒核心產區,建設福酒核心集群。據悉,當地制定了酒產業三年發展方案,計劃到2023年實現酒產量達到2萬噸,產值達10億~15億元;到“十四五”末,實現酒產量超3.5萬噸,產值達40億~50億元。
為此,建甌以產業為核心,共成立了“古城保護開發”“林產工業”“酒產業”“茶產業”等10個特色產業和重點民生工作專班,選派90多名精兵強將到第一線,確保項目建設出實效。
福矛酒業副總裁蔣晨熙對擴產增效充滿信心:“市里專門成立的酒產業工作專班,定時召開項目協調會,幫助企業對接各有關部門、協調各類問題,使得福醬文博園項目能順利推進。”
服務刷新項目落地速度
日前,廈門聯華食品有限公司農產品綜合深加工生產項目順利簽約,再次刷新建甌招商落地的速度。
“該項目從對接到落地前后只用了20天。”建甌市工業園區管委會項目開發部主任張建芳難掩激動,“對方原本已經在其他地方進入洽談階段,但是一方面我們是熟地招商,另一方面得益于一把手招商,最終打動客商。”
園區里,16日,由圣象華宇集團投資建設的年產500萬平方米多層實木復合地板項目正式投產。在圣象華宇集團副董事長郭學婢看來,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的“法寶”。
新年伊始,建甌市行政服務中心二樓辦事大廳導辦臺新增設立了“辦不成事”窗口,幫助企業解決“疑難雜癥”。
“我們構建了從受理到辦結的一整套規范流程,明確具體辦理時限,全程持續跟蹤督辦,將‘辦不成的事’徹底一幫到底。”建甌市行政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堅持服務主動靠前,及時回應企業所急所需,力促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建甌市委書記周靖說。(記者 趙錦飛 蔣豐蔓 通訊員 魏劍生 李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