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推進我國市場監管現代化作出整體部署。《規劃》在總結《“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圍繞建設“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現實需要,明確了進一步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促進超大規模市場不斷優化提升的政策取向,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和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開啟了推進我國市場監管現代化的歷史新階段和新征程。《規劃》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優化線上線下競爭生態、加強一體化監管制度設計、有效遏制假冒偽劣亂象等方面,對加強市場秩序綜合治理作出專門部署,將為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監管效能提升,實現對壟斷競爭行為的有效遏制
針對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訴訟問題,《規劃》提出,完善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則、健全市場競爭狀況評估機制、提高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風險監測和預警能力。《規劃》要求“加快推進反壟斷法修訂,完善以反壟斷法為基礎、法規規章為支撐、反壟斷指南為配套的反壟斷規則體系建設”;同時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經營者集中審查制度,要求“加快修訂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提高集中審查質效,梳理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交叉重疊的法律法規,完善配套實施細則”;對于重點行業和領域市場競爭狀況,要求“強化公共事業、醫療、藥品等領域競爭執法,預防和制止不合理收費、指定交易、搭售商品等行為”“強化重大案件經濟學分析,實現科學監管、精準監管”,根據反壟斷執法特點,提出了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加強授權執法管理等政策理念。
完善線上市場監管,營造線上線下良好市場競爭生態
公開、公平、公正是市場活動的生命線和活力源。堅持依法行政、公正監管,加快推動市場監管領域法律法規制度完善和統一,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根本要求。圍繞完善線上市場監管,《規劃》提出“加快完善線上市場準入、產品質量安全、價格、廣告等監管制度機制”“明確線上市場各類主體責任,落實平臺企業對平臺內經營者資質、商品質量等的審核把關和監督責任”;針對線上交易具有跨區域、跨時空等特點,提出“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席會議、線索通報、證據移送、案件協查、聯合辦案等機制”“完善線上市場監管部門協作機制,推動綜合監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信息共享”“推進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建設”“建設國家網絡交易監管平臺”等任務舉措,為打破線上交易監管的地域壁壘、市場壁壘、行業壁壘提供了政策思路。
明確市場主體責任,創新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監管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普及,各種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完善相關業態界定和市場屬性認定,引導創新產業和市場主體有序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問題日益凸顯。為此,《規劃》要求“在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創新主體責任清單,建立合規報告和風險評估制度,加強源頭治理、過程治理,完善民生、金融、科技、媒體等領域市場準入”。為了實現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主動監管和前置預警,進一步提出“研究制定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條件、判定標準、處罰梯度,出臺相關執法指南”“及時跟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爭行為,強化對電子數據的取證固證,有效防范和解決虛假宣傳、侵權假冒、誤導消費,密切監測‘互聯網+服務業’市場秩序,及時查處相關違法行為”等,為建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監管體系作出了前瞻性謀劃。
探索全鏈條監管機制,實現對假冒偽劣源頭治理
當前,我國仍處于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市場發育還不成熟,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客觀上存在假冒偽劣的生存空間等,使得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為有效遏制假冒偽劣亂象,《規劃》要求“加強對假冒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