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布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的通知》。經縣級申請、核查報送、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廈門市同安區等201個縣級單位為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其中,福建共9地上榜,分別是廈門市同安區、泰寧縣、惠安縣、安溪縣、東山縣、南靖縣、武平縣、古田縣、周寧縣。
一起看看有哪些特色吧~
【資料圖】
同安區
建設方面,在全市率先啟動建設國省縣道通行政村主干道亮燈工程,建成智慧路燈管控中心及38條道路路燈工程,亮燈里程165公里,有效解決農村公路夜間照明“最后一公里”問題。管理方面,成立區鎮村三級路長辦,推動農村公路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成立車輛超限運輸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訂了實施意見,聯合交通執法大隊、公安交警到主要道路進行聯合治超。養護方面,推動轄區農村公路養護改革,實施“一把掃把掃到底”的農村公路養護模式,相關養護工作職責由交通主管部門統一委托區屬國企養護公司,有效提高了農村公路養護效率和質量。運營方面,以全區公交線網為骨架,整合交通運力資源,開通5條“公交快遞”,打通山區與城市之間的物流“堵點”,完善了同安區農村三級物流網絡。
泰寧縣
建設方面,充分發揮“五級路長+黨建聯席”工作機制效能,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三年攻堅行動,同步配套出臺三年行動專項補助政策。管理方面,構建總路長主導下的“五級路長制”,強化對各級路長履職評價“紅黑榜”制度。落實“月督導、季通報、年總評”制度。運用路掌通和智能養護APP,強化對專管員和日常養護考評。養護方面,推行“三三三”模式:對各類養護問題進行指標量化,實行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三化”管理;對各類養護質量問題,推行紅黃藍“三色”管理;對專項養護工程實行病害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三單”管理。運營方面,靈活采取城鄉公交、學生周末班車、墟日班車等方式,滿足群眾多元化出行需求;整合物流企業成立全縣快遞供配中心,打造開放共享、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物流集中配送模式。
惠安縣
建設上,通過做大“工程包”,引導設計水平高、施工能力強的隊伍參與建設。拓寬融資渠道,引入PPP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探索實施交通“1+5”工程,構建“公、鐵、港”聯運體系,著力推進“新樞紐擴容”。管理上,全面推進路政執法全覆蓋,推廣使用“路掌通”和“智慧城管”APP軟件,實現農村公路信息化一站式管理。啟用PDA執法、配備車載智能設備、打造監測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公路治超科技點建設。養護上,完成“智慧公路”體系構建,全縣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里程724. 111公里,硬化農村公路達到全覆蓋,實現農村公路資產及病害可視化及高精度定位,構建縣道三維立體模型。運營上,在全省率先實施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免收空調費等優惠措施,建成“縣樞紐、鎮中轉、村村通”區域公交運行網絡。
安溪縣
建設上,采取“打包立項、統貸統還”的融資模式,優化、簡化、模板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積極探索農村公路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方法,采取“一套標準”“四個隨機”“五個嚴控”的辦法進行驗收。管理上,堅持路政巡查與養護巡查聯動機制,健全路長制,完善“智慧路長”APP運用,路政管理、日常養護、應急處置等管理工作精細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形成。養護上,將全縣541公里縣道委托縣公路分局養護,鄉村道實行“一鎮一包”,實現養護隊伍專業化、市場化。推廣實施“公路養護+精準脫貧”模式,養護力度及投入持續增長。運營上,村級物流服務站建設實現全覆蓋,農村客運線路網絡覆蓋全縣24個鄉鎮、438個建制村。全縣2/3以上的鄉鎮、80%以上的人口出行實現公交化。
東山縣
建設方面,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聯網、等級優化三大工程,完善農村路網結構,提升改造農村公路,并以打造示范路為抓手,強力推進道路提檔升級工作。管理方面,成立縣路長辦,明確各級路長;通過實行聯勤聯動機制、嚴格涉路施工審、聯合執法等,保護路產路權;通過鄉規民約、日常宣傳、聯合執法等宣傳愛路護路。養護方面,任務清單化,明確農村公路責任主體。農村公路優良路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并逐年遞增,并不斷探索管養新模式。落實安防工程、“三同時”制度、農路災毀保險等措施,健全防汛抗臺應急機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政府年終目標考核。運營方面,實現全島公交一體化和掃碼支付。全縣有100多家運輸業戶,京東、順豐等寄遞73物流網點入駐村一級,創國家級電商示范縣。
南靖縣
一是建提并舉,織密路網。“高標準”抓規劃、“多渠道”籌資金、“大手筆”建項目,將公路與景區串點成片,實現由“樹狀”向“網狀”轉化。三年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7. 2億元。二是試點先行,機制完善。建立了協同推進、運轉高效的路長制度、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的路域管理新模式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綜合執法機制。三是運營結合,便民惠民。扎實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和郵快合作,縣鄉村物流網絡節點覆蓋比率均達100%,實現“鎮鎮通公交”、“村村通客車”,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四是路產融合,鄉村振興。發展“農路+”,打造“公路+體育”“公路+旅游”“公路+產業”等,為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群眾出行品質提供支撐和保障。
武平縣
一是堅持融合發展,構建便捷交通網絡。每年投入建設資金近1億元,實施旅游路、扶貧路、產業路建設,構建宜居宜旅宜業路網,推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實現城區、景區、園區互聯互通。二是重視依法治路,保障道路安全暢通。重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隊伍建設,開展常態化巡查和護路宣傳,加強路域環境整治,加大對侵害路產路權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三是實施分級管養,路安暢美有保障。實行“縣道專業養、鄉道群專養、村道承包養”,形成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權責明晰、責任到人的三級管養體系。四是創新服務品牌,助力城鄉經濟發展。依托骨干運輸企業,整合域內物流資源,促進交通運輸和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創建的“信息平臺+統一配送”成為全國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項目,2021年又創新“兩員”融合農村物流模式,助力鄉村實現產業發展。
古田縣
建設上,采取“先建后補”激勵政策原則,縣政府籌集2億元公路建設資金建立“資金池”,確定年度計劃,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同時運用EPC建設模式,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管理上,建成寶橋治超站電子抓拍系統和古田縣三保不停車檢測系統,率先在全省范圍內使用不停車檢測,數據與公安交警數據平臺共享,實現科技治超。養護上,全市范圍內率先推行縣道代養模式,與寧德市公路中心古田分中心簽訂縣道代養協議,將38. 343公里縣道委托其代養,提升了重點縣道養護的質量。運營上,制定了《古田縣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規劃方案》,組織郵政企業、農村客運企業、快遞企業簽訂寧德“交郵快合作”協議,大力推進路站運網絡一體化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覆蓋率達到3個100%。
周寧縣
建設上,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簡化、模板化審批流程,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實行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群眾參與,多渠道融資籌集建設資金,強化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保障。管理上,堅持路政巡查與養護巡查聯動機制,加強路域環境集中整治,通過“路政宣傳月”、“聯合治超”、“雙隨機”等多種形式,保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養護上,以市場化養護為方向,將縣道委托第三方養護公司養護,依托“智慧路長APP”,搭建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了數據快速上報,巡查實時展示,物聯網監測,智能化災毀預警等功能,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智慧化水平。運營上,逐步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推進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協同各鄉鎮、郵政公司及快遞企業,穩步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建設,實現全覆蓋的三級物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