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將于2月4日拉開帷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臺前,奧運健兒們奮勇拼搏,幕后不少企業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做好保障。在這場冰雪盛會的背后,也閃耀著福建企業的身影。
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這里的高速賽道通過液氨制冷,實現冰層厚度達毫米級;而冬奧生態小鎮內的供熱,不再依靠電能供應,首臺風熱機組就能保障酒店的全部供熱……雙碳綠下綠色能源亮相,使得今年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個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
能呼吸的“雪游龍” 保障賽道冰層厚度達毫米級
盤旋在延慶賽區的小海坨山區域的“雪游龍”(雪車雪橇賽道)是中國第一條、亞洲第三條雪車雪橇賽道,為半U型混凝土澆筑結構,1.9公里長的賽道在澆筑混凝土時要一次成型,垂直落差達121米,16個各種彎度、各種落差交織在一起,高速賽道需要達到毫米級的精準度,這就需要高精智能設備保障賽道冰層厚度。
由雪人股份制造的氨制冷系統為賽道制冰提供支撐,該制冷系統氨充注量達80噸液氨,為歷屆雪車雪橇同類項目最大的氨系統用設備。
“賽道內預埋著上千公里的氨制冷排管,制冷機房提供的冷量,從低壓循環桶中泵出,使液氨到達每一段制冷管路,液氨把冷量置換給賽道的冰面,置換過程中,液氨吸熱氣化成氨氣再回到制冷機房?!毖┤斯煞菔袌霾靠偙O陳煒說,氨液分離器就相當于“雪游龍”的肺,是確保賽道冰層厚度至關重要的設備,其單個有效容積達96立方米,設備空重29.5噸,儲滿介質后總重85噸,為國內之最。
上述設備應用低溫碳鋼材料,運行溫度為-18℃,支座底板設置100毫米的隔熱墊,確保低溫不影響設備運行。2019年6月1日,項目團隊克服山地條件差的難關,將兩組巨型設備運送上山。通過兩臺吊車的協作,容器在空中完成了105度翻身,吊裝工作順利完成,氨制冷系統的機房施工也由此拉開帷幕……目前,“雪游龍”已歷經雪橇世界杯等多項冬奧測試賽的考驗,彰顯了“福建制造”的硬實力。
全球首臺風熱機組 為奧運生態小鎮供暖
在北方,冬日供暖、空調和生活用熱需求大,原先的供暖能源以燃煤為主。本屆冬奧會打造的奧運生態小鎮——張家口涿鹿“黃帝城小鎮”供熱采用新型風能技術,即全球首臺風熱機組通過風力驅動氨熱泵機組,為張家口黃帝城達華建國酒店供暖、供熱水。
“以往空調的壓縮機是用電帶動,而生態小鎮的供暖設備,其壓縮機直接連接到風熱機組上,通過風力帶動葉片旋轉,通過齒輪箱增速后驅動壓縮機做功,壓縮機通過金屬軟管與放置于地面的換熱器相連,將機械能及低溫熱源的熱能一起轉移至高溫熱源,從而實現高效制熱和制冷。”陳煒表示,可以說,風熱機組不經過發電環節,直接就能將風能轉化為熱能,不僅提高了熱轉化效率,“風能+氨熱泵”還能實現零碳排放。
氫能發展優勢顯著 將推進氫能產業培育
雪人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已實現氫燃料電池系統搭載在長樂區公交線路上并投入運營,“我們計劃將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在中型及大型物流車、冷藏車、特種車輛,以及部分城市公交車,降低交通運輸環節的碳排放?!?/p>
當前,全國各省市大力發展氫能源產業,福建在氫能發展上也蓄勢待發,且在發展氫能經濟方面優勢明顯,包括具備多個氫源供應渠道,如擁有恒申集團、中景石化等化工企業;在氫氣儲運、燃料電池方面,福建還匯聚了包括雪人股份、麥特新鋁業等重點企業。同時,福建還擁有眾多科研實力雄厚的能源領域研究機構,如福州大學、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大學等,其在氫能不同領域長期開展研究工作。
近期,福建氫能產業基礎最好的福州市納入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廣東城市群,福州市將借此“東風”,與廣東各城市開展協作,通過搭建氫燃料電池系統應用場景,推進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