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學生重新定義交換生#的話題登上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前有“特種兵”大學生,后有“新型大學交換生”,現在00后們的想法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
圖片來源:微博
據了解,網上流行的“新型大學交換生”,就是兩個大學生互換身份,到對方的城市生活,住對方的寢室,替對方上課打卡,體驗當地社會文化,節省住宿費,有網友說,這是在探索“旅游+cosplay”的新玩法。
【資料圖】
圖片來源:微博
對此,有大學生表示“(傳統的交換生)既然能交換學習,交換旅游有何不可?”
甚至還有打工人參與玩梗,表示“大學生能交換學校,成年人要是能交換工作就好了?”
圖片來源:微博
江西農業大學團委也在微博曬出校園美照,表示“歡迎大家來江農看櫻花哦~”。
圖片來源:微博
有網友曬出自己的“交換地圖”
如果你以為大學生只是“腦洞大開”,那你就低估了他們驚人的行動力。
坐標成都的大學生和廣安的大學生,一鍵開啟為期一周的支線交換任務,五月份還打算繼續開拓自己“交換人生”的新區域。
圖片來源:微博
大學是城市的名片,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大學校園絕對是不二之選。
現在校門再次敞開,于是一呼百應,各個高校的大學生躍躍欲試,紛紛出動。
圖片來源:小紅書
有人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蹲人互換進校參觀權,據點包括但不限于北京、長沙、廈門、杭州、廣州等。
而交換的信息,從學校的地理位置、課程的多少難易,到宿舍的硬件設施、交通的便利情況,非常詳盡周全,這些信息也為大學生們“交換人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圖片來源:微博
沉浸式體驗限時的“交換人生”,參觀校園、“蹭飯蹭課”、周邊旅游,有網友忍不住調侃,這將為簡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有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交換經歷”。是不是想想就心動了呢?
交換可行性不高 存在很大風險
那么,這種交換的可行性如何?實際上這種交換存在著很多風險,實操的危險系數仍然比較高。
“大學生在玩一種很新的信任”,真誠不假,但背后的風險也難以預測。
圖片來源:微博
首先,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管理規則,在校內生活,必須要遵守校園的各項規定。雖然許多高校已經放開親友入校參觀權限,但不少高校出于安全考慮,規定校內通行仍需要人臉識別、學生卡或學生碼,交換可行性還需進一步調查。
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清楚,與交換對象溝通、核實情況,就有可能被攔在門外。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還有網友表示這種替上課打卡的行為其實有很多風險,也會影響學習進程。畢竟大學生的課業壓力也不容小覷,輕易交換或有掛科風險,須三思而后行。
另外,事先征得雙方室友的同意是最基本的尊重,這也并非易事,出于安全考慮很多人都不會接受這種模式。
高校“只限親友進”催生黃牛黨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大部分高校的校園也陸續對外打開校門。不過,目前各高校普遍只向校友和在校師生員工的親友開放,普通公眾憑身份證預約進出大學還是奢望。
北青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高校的限制性開放使得幫人預約進校門成為黃牛黨的熱門生意。不同學校的報價大有差異,比如:目前進清華的報價在每人80-120元之間;進北大的報價是150-200;進廈門大學30-60;進武漢大學20-30元。
不過,在記者查詢的十余所高校里,校外人士想進入校園都必須在校內有“關系”,要么是校友,要么是在校學生或教職工的親友,要么是到校內辦事。
圖片來源:小紅書
除了校友,校外人士進校園都要通過校內人士或單位預約,沒有“關系”的普通公眾連預約資格都沒有。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看到不少幫人預約進大學校園的帖子。帖子本身一般不會提“有償”兩字,但會在評論區明示或暗示,并要求有興趣的網友私聊。有網友爆料,根據她的經驗,主動發文說可以幫人預約進校的一般都是黃牛。
圖片來源:閑魚
除了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廈大、武大等風景優美的大學也都是黃牛黨眼中的“香餑餑”。記者咨詢一些黃牛后發現,依據市場需求大小和預約難易程度,不同高校的報價有明顯差異。
除了社交平臺,連電商平臺上的一些旅行社也開展起相關業務。記者以游客身份咨詢了一家旅行社的客服,對方表示,現在預約進清華每人100元,人多可以打折,最低每人80元,但五一期間名額緊張,每人120元。該旅行社還可以安排預約進北大,但是北大更貴,每人最少150元,五一期間都約滿了。
高校禁止為無關人員預約 無償也違規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主動攬客的黃牛一般都不是高校的學生或老師,只不過是認識校內師生或教職員工,最終也都是通過這些校內人士來預約。有些校內人士是出于好心無償幫忙,有些可能跟黃牛有分成交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即使學生是無償幫無關人員預約進校,也是違反學校規定的。據了解,各大高校都明文規定,預約人應確保來訪人員身份真實,嚴禁學生為無關人員預約。
比如,清華大學規定,預約人應確保來訪者身份真實、來訪事由正當。如有為無關人員預約或轉借、轉租賬號為他人預約等情形,將按校紀校規進行處理處分,必要時取消違規預約人員的預約權限。
而不少在校大學生聽說黃牛黨的存在后也表示,自己不會賺這種錢,不僅違反校規,會給校園安全帶來風險,也很無品,是給學校聲譽抹黑。據了解,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校友在網上發現黃牛后,曾向學校舉報,替黃牛預約的同學最終受到學院處分。
(海報新聞記者 陳鳳祁 綜合微博、北青網、海報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