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陸金星
【資料圖】
全球每10對假睫毛,就有7對來自山東平度!在平度大澤山鎮,原本是村民農閑時賺零花錢的“炕頭經濟”,如今卻已發展成了年產值超1.2億的大產業。王鵬娟是平度大澤山睫毛行業協會會員,平度市長樂藝洵眼睫毛廠負責人。今年春天隨著經濟復蘇,假睫毛等美睫產品的消費需求也迅速提升,王鵬娟的小工廠也迎來了生產銷售旺季,工人們加班加點工作,每天出貨約三萬對假睫毛,年出貨量超千萬對。
王鵬娟正在整理準備發貨的睫毛
在王鵬娟的車間里,工人們都是50歲左右婦女,她們來自周邊的農村,在家門口打工每月收入約5000元。車間門口有一個簡單的辦公桌,王鵬娟正對著電腦忙碌著,長長的出貨單源源不斷打印出來。”每天下午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因為要出貨,我這里每天出貨量兩三萬對假睫毛,理貨、分裝、打包、發貨各個環節不能有絲毫差錯。”王鵬娟介紹,她的工廠也是由炕頭加工式小規模生產做起來的,2020年在大澤山鎮陳家村投資建設了新廠房,車間、辦公條件有了提升,工作環境改善了,工人們的待遇也在不斷提升,在接到外國客戶的大訂單后,她將一部分訂單派發給周邊的加工廠,促進了20余家睫毛及相關配套企業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平度市睫毛注冊企業超過5000家,帶動當地就業5萬人,睫毛產品生產份額約占全球70%。這小小的睫毛制作工序復雜,卡毛、合毛、切毛、卷毛、拆毛、定型、抹膠、上臺……,這些工序全靠手工操作,趴在桌子上干久了非常勞累,但就是有像王鵬娟這樣的人,她們用勤勞和堅持,使得這小小睫毛一步步進入國際美妝殿堂。
每天下午是王鵬娟最忙的時候,因為要發貨
制睫毛
工人都是村里的婦女
粘制睫毛
婦女家門口上班,月收入5000元左右
大家忙著制作睫毛
工人正在制作睫毛
工人正在整理睫毛
下午發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