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資料圖片)
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紅石崖附近海域,一直都是當地居民趕海的地方。他們趁著落潮的時候,到海灘上抓蝦虎、撈海螺等等,一天能收入一兩百元。這些趕海人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最大的已經80歲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不少年輕人成為了小網紅,帶著粉絲一起趕海。整個趕海大軍里,超過八成以上是來打卡游玩的。一些主播也瞅準了機會,通過免費當“導游”的方式增加流量,后期利用帶貨等方式變現。
紅石崖趕?;鸪鋈? 趕海大軍場面壯觀
看潮水趕海,尋找鮮美海貨。最近一段時間,在膠州灣趕海成功在短視頻平臺上火出圈,不少市民紛紛來這里打卡游玩。
4月20日早晨9時許,海灘上已經開始退潮,而小殷圈海域附近的岸邊已經停滿了車輛。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漁民是騎著摩托車或者自行車過來。他們大多是周邊的漁民,職業趕海賣海鮮。
據介紹,每年的4月到6月是抓蝦虎的旺季。尤其是趕上大潮,趕海的收獲更大。前一天,有漁民最多抓回近20斤蝦虎。于是,20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已經趕到了這里準備大干一場。來趕海的人裝備都比較專業,有專門的防水衣以及工具。
抓蝦虎的地方在跨海大橋附近,距離岸邊有四五公里。在茫茫的海灘上有一條海溝,即便是落潮也會有水。相比于兩側,海溝的底部比較堅硬,也就成了市民通行的主要道路。所有的趕海人全都在這條路上,排列地整整齊齊往海里走去,場面也十分壯觀。
走的越遠,抓的越多。如果要抓蝦虎,基本上都要走出20多分鐘的距離。到了靠近跨海大橋的位置,所有人才會分散開來在海里尋鮮。
80歲大娘趕海,四個小時撈回3斤多蝦虎
趕海,是一個非常耗費體力的活。大潮退去以后,海灘上都是淤泥,最淺的地方也要沒過腳踝。穿上防水衣,在淤泥里行走非常困難。一旦停下,兩只腳很快就會陷入泥里,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拔出來。
記者看到,有經驗的老漁民走的位置更遠。他們有些人并沒有攜帶特殊的工具,找到蝦虎的巢穴以后,直接用手就能抓到。如果找蝦虎,常年趕海的漁民也有自己的小竅門。
漁民楊大媽說,蝦虎待的巢穴里,上方通常會有一個很圓的小孔,而且附近的位置還會有另外一個小孔。通過按壓小孔,里面的水柱就會把蝦虎從另外一側沖出來,然后找準時機抓住就可以了。
記者看到,在整個跨海大橋與紅石崖之間的這一片海域,有不少市民同時在趕海。趕海人方偉說,粗略估計超過200人,而且人數越來越多。
到了中午12點左右的時候,潮水開始上漲,陸續開始有人往岸邊返回。“一般最多能撈4個小時左右,等潮水漲上來就有點危險了,”趕海人楊大媽說,像他們經常趕海的人經驗豐富一些,能夠抓到的海貨也多一些。楊大媽就住在附近,從8歲開始就跟著父輩們出來趕海。今年已經80歲了,依然只要有時間就出來趕海。不過,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當天只抓到了不到3斤蝦虎。由于蝦虎比較肥,按照一斤6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收入150元左右。
楊大媽說,現在周邊村里專門來趕海的越來越少,也就是二三十個人。大部分年紀在四五十歲左右,她是這里面年齡最大的。趕海的收獲每天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天能掙個四五十,有時候一天能掙幾百元。
他們抓上來的蝦虎剛上岸,就被前來趕海游玩的人搶購一空。記者看到,最多的一人抓了有七八斤,按照均價50元一斤,當天能收入400元左右。
小伙帶粉絲趕海 期待賺流量后變現
除了職業的趕海人,超過八成以上都是以游玩為主。由于不熟悉海域,很多人都想找個熟人領著。90后小伙曾阿泰因為拍攝趕海視頻,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在粉絲的要求下成了一名“導游”。
曾阿泰說,他老家是膠州的,從小在海邊長大。2019年,他在附近經營一家商店,閑著沒事的時候就到附近趕海。這一片海域沒有人承包,而且海貨比較多。一般春天4月到6月份,主要抓蝦虎;到了夏天就抓螃蟹和海螺;到了秋天海貨的種類就比較多了,螃蟹、海螺、八爪魚、皮皮蝦等等,到了冬天可以撈海蠣子。趕海的話,一年四季都不缺海貨。
趕海主要看潮汐?!耙粋€月差不多能干十多天,主要是選擇白天的落潮期”,曾阿泰說,白天趕海安全系數比較高一點。
曾阿泰說,他的趕海視頻都是真實記錄,很快就有了不小的閱讀量,也積累了2萬多粉絲。他經常在抖音上更新短視頻,不少粉絲就提議讓他當“導游”,一起去趕海。
作為一名有著四五年經驗的趕海人,他比較清楚哪些地方海貨多,也了解哪些地方有危險。不過,帶粉絲趕海,他并不收費。如果粉絲趕海的時候沒有裝備,可以從他這里購買。曾阿泰說,其實提供裝備基本上不掙錢,他看重的是背后的流量。尤其是現在自媒體的發展,不是主播有了流量以后,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等各種方式變現。作為一名主播,靠著過硬的內容逐漸有了一批忠誠的粉絲。而且,以后來趕海的人會越來越多,成為大流量主播以后,也就擁有了變現的能力。
記者體驗:
泥中抓蝦虎,步步是辛苦
對于趕海,很多市民都充滿了向往。但是,實際的趕海體驗可能并沒有那么美好。出海的人,都需要穿上防水服。在海水里行走20多分鐘,才能趕到有蝦虎出沒的地方。
在海里最困難的說一件事就是走路,有時候站著不動雙腳也會陷入泥里。在岸邊的時候,很多人會提前在腳踝的地方綁上一根繩子。到了海灘以后,記者才感受到他們這樣做的必要性。兩只腳陷在泥地里,往外拔的時候,腳跟鞋直接就分離了。而在海里尋找蝦虎隱藏的地方,也是非常浪費眼力。在海里看一陣后,已經開始有點眼花了。
同時,趕海依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經常低頭尋找蝦虎的時候,很快就忘記了時間。直到別人大聲提醒的時候,才發現腳下已經開始漲潮了。如果不小心到了比較偏遠的地方,遇到漲潮非常危險。記者在回程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起險情??赡苣憔嚯x岸邊只有一兩百米,但你就是走不過去。對于職業趕海人而言,雖然有時候能抓到十幾斤,但背后付出的辛苦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