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鼻子吸著氧氣,手背輸著鹽水,手指上夾著心率監測儀,青大附院保健科的副主任胡松醫生仍然堅持修改著一份重要的科研文章。護士進門換液時,偷偷拍下這樣一張感人的照片。記者采訪到了當事人,了解到當天發生的感人一幕。即使在清明假期,胡松醫生在身體不太舒適的情況下,還堅持完成了為患者修改治療方案、查房、完善行業會議流程等工作,感動了患者和每一位醫護人員。
胡松邊吸氧輸液邊修改文章,護士拍下感人一幕。
看完重癥患者準備參加早班
他突然感到胸悶、下肢無力
胡松是青大附院保健科的副主任,也是病區黨支部委員。平時他主要在醫院市南院區負責患者的治療和搶救工作。4月3日上午7點40,他像往常一樣來到病房,查看重癥患者的病情。一切安穩無恙后,他又準備參加早上的交班工作,就在這時,他頓感胸悶和下肢無力,身體踉蹌。見到這種情況,同事趕緊讓他坐在凳子上休息,并拿來了速效救心丸為其服用。胡松服用4粒速效救心丸后并未緩解,仍然感到胸悶無力。這時,科室護士長急忙連同其他同事為他騰空一間病房,為其戴上血壓、心率監測儀進行檢查。胡松血壓達到165,護士連忙找到降壓藥讓他服用一粒,一頓操作之下,狀態好轉。
“醫院給我辦理了急癥入院,通過系列化驗檢查后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開了一些藥物,初步判斷是血管痙攣,沒有太大問題,但是身體還是感覺不舒服。”胡松告訴記者。
為了讓胡松得到更好的休息,護士給他掛了鹽水,進行吸氧緩解不適,同時心率、血壓監測儀不斷監測身體數據。
當天上午,胡松打算看看病房的兩個重癥患者。其中一個是腫瘤晚期,要做介入治療,胡松要對其病情進行重新評估,另外一個患者是醫院退休的老教授,還要幫忙為其調整治療方案。當天,他檢查完患者病房,還沒調整完方案就發病了,最終只能讓同事代勞。
他在病床上堅持修改文章
清明假期帶病堅持值班
當天下午,胡松臥床休息,但是忙碌的工作讓他始終無法得到一個完整的休息時間,即使不在病房,也要接一個一個的電話,處理各種事情。其中,他聯合同事共同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科普方向的文章需要3小時內完成修改意見交上終稿。“時間很緊迫,另外一個作者是我們科室的毛擁軍主任,他當時在門診看患者,更無法抽身,盡管我不舒服,但是還能堅持改文章,就讓護士把我的電腦帶到房間里來了。”胡松說道。
從病房出來,胡松輸著液還為患者完成了調整治療方案的工作。
護士進來換藥時,看到了一邊吸氧,一邊輸液,還堅持改文章的胡松,眼睛一酸,拍下了感人的一幕。“真不容易,醫護人員的工作太忙碌了,不是想推就能推的,即使不舒服,也要咬牙堅持。”病房中的護士說。
4月5日是清明假期,盡管身體沒有好利索,作為科室領導的他主動堅持在病房值班。“本來值班就是安排的我,科室的年輕人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不想麻煩大家,我能堅持,如果堅持不下去,我再找人代替我。”當天,胡松梳理完患者的情況,并請了泌尿外科的醫生聯合進行了會診,中午的時間,還和兩個研究生討論了畢業論文。5月中旬,科室還要開全國區域的大會,他利用空隙還要商量大會的相關事宜。“這些事情我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如果有重大搶救,我聯系了休假的一個年輕醫生,他會等候通知隨時來醫院配合我,不會耽誤患者救治工作。”盡管生病,胡松還是心系患者,生怕自己的身體給工作帶來丁點影響。
胡松平時市南、嶗山兩個院區輪流跑,科室的公眾號也是他負責管理,工作細小繁忙,他都親力親為。在公眾號上做的科普文章點擊率也很高,給大眾帶去了實際的用處。
不僅是大家心中的“勞模”。在疫情期間,他曾兩次積極申請入駐定點醫院,并曾跟隨山東省援瓊醫療隊馳援海南并擔任醫療組副組長,援瓊結束后僅休整了1個月,他又臨危受命帶隊馳援棗莊。他率先進入新冠肺炎急診緩沖病房,擔任病房負責人并“身先士卒”,日夜堅守在病房,共計收治新冠病人100余例。作為一個老黨員和老職工,他起到了帶頭表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