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通訊員 葉慶春 戴永明
4月4日上午,青島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嶗山生態環境分局聯合區住房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交通運輸、行政審批等六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在全市率先開展全域非道路移動機械(以下簡稱“非道機械”)進出場登記管理工作,推廣使用非道機械進出場登記小程序,各行業或工程項目主管部門可實現管控措施關口前移和監管智能化,進一步提高轄區環境空氣質量。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1月10日起,青島市全域已經劃定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機械區域,在施工工地、物流園區、重點使用非道機械企業所有施工現場一律不得使用國一及以下設備、無環保編碼設備和冒黑煙設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非道機械作業存在點多面廣、流動性強、施工時間無規律且有監管盲區的特點,個別不符合條件的非道機械作業時,經常和執法人員‘打游擊’。”嶗山生態環境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高光宇告訴記者,非道機械排氣污染防治已經成為移動源環境管理的一項重點,需要各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按照行業管理對房建工地、市政工程、公路道橋和地鐵工地、農田水利工程、拆遷和土石方施工階段工地的多方監管協同發力。“壓實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督促其對所有進出場作業的非道機械開展登記工作,生態環境部門也可以在監管平臺上同步了解到進出場非道機械的準確信息,實現源頭監管無死角,杜絕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
為幫助施工企業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出場登記制度,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在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指導下,嶗山生態環境分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及有關街道辦事處聯合開展了“現場敲門幫扶行動”,先后到青島市博物館擴建工程和車宋安置區西側配套小學2處建筑工地進行幫扶。
“以前我們工地進出場登記非道機械都是手寫臺賬,比較麻煩也容易丟失。今天,政府部門冒雨登門提供服務,手把手地指導我們團隊集體學習使用非道機械進出場登記小程序,幫助我們建立進出場登記制度,既提供了便利也加強了管理,非常務實管用。”嶗山車宋安置區配套小學項目經理王廣宗告訴記者,這也有利于施工單位及時杜絕可能出現的“李鬼”機械進場作業。
記者獲悉,本次工作和“現場敲門幫扶行動”是嶗山區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和落實《山東省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管控工作方案》的一項實際行動。通過現場敲門幫扶,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規范管理,做到執法服務雙到位,較好地推動了營商環境改善,展現了政府部門執法為民、服務便民的良好形象。
新聞鏈接:什么是非道路移動機械?
非道路移動機械是指裝配有發動機的移動機械和可運輸工業設備,用于非道路上的機械,即:
(1)自驅動或具有雙重功能:既能自驅動又能進行其他功能操作的機械;
(2)不能自驅動,但被設計成能夠從一個地方移動或被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的機械。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機械(例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和農業機械(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機械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