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春燕
標本、拓印、蠟染、手工蠟燭、背包、香薰、剪紙……這些簡單的材料和生活垃圾經過簡單的加工就重新煥發光彩,成為精美的工藝品,重新發揮用途。3月30日,“兒童友好 幸福家”自然嘉年華——青島少年兒童生態文明教育活動成果展示活動在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全國各地的學習代表有序從大巴車上走下來觀摩、有的還現場體驗起來。
可觀摩、可現場動手操作,居然還申請了專利
歡迎儀式上的機器人表演引得學習代表們紛紛蹲下來拍照。記者看到一進門的植物香薰制作就吸引了很多學習代表圍觀,正在制作香薰的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家長志愿者周蓓告訴記者,“這些活動項目的設置都是根植孩子,以親子教育為基礎,從生活中發現樂趣,用一些小活動增加孩子科學知識的儲備,同時也能增進親子關系?!庇浾呗劦娇諝饫飶浡疤情贊庥舻南銡?,沁人心脾。“制作好的植物香薰可以清新空氣、舒緩情緒,還可以用來護膚。”周蓓說。
不少圍觀的學習代表表示環保又實用,可以回去試試。來自四川省宜賓市的學習代表張女士對制作方法詢問的特別認真,還在現場學習制作起來,“利用廚余殘質水果皮做香薰既環保也提升了動手能力,在做飯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廚余垃圾,像這樣把剩下的蔬菜、果皮再利用很環保?!?/p>
記者還看到青島中少年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攤位前展示的雙管固定器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青島中少年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部門經理解為林告訴記者這個活動提供了他們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一些不足的地方被指出,材料的使用方面會根據建議來補充,一些作品的局限也會酌情根據大家的建議進行改正。
標本、拓印、蠟染、手工蠟燭……在動手中感悟生命
“真漂亮!這是畫的還是印的?”丹山小學的攤位前不少學習代表拿起小鑷子來現場操作起來。丹山小學帶來了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到丹山上采摘的樹葉、鮮花制成的生態小作品,據丹山小學大隊輔導員于曉介紹,開發這些德育課程是希望孩子通過這些活動關注到自然,也熏陶一些紅色教育,這些小手工的開展對孩子的壓力也是一種釋放。
親子研習室老師鄒金波帶來了孩子們的原創繪本,其中特別向記者展示了一個二年級的孩子的繪本,他將自己宣傳環保知識的過程用繪本講述了出來。平時會用實際行動在小區里宣傳,學業忙了就和爸爸做了很多標簽和宣傳語貼在小區里教一些老人怎樣回收垃圾。
據了解,如是書店在這8年里一直再做“小小拓荒人”的公益勞動實踐教育,聯合學校、家庭、社區讓孩子在探索中得到成長,帶著孩子走到自然中,切實感受生命感。如是書店黨支部書記李楓向記者展示了孩子們的畫、筆記等成果,“我們主要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創作的過程,在過去的180多天里,不僅孩子們得到了成長,也是一個家庭的共同成長?!?/p>
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吳曉謙表示這幾年一直在堅持開展這樣的活動,無形之中體現了兒童參與、兒童體驗,為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