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警官,太太太不好意思了,手鐲找到了。”“感謝您的負責認真。”民警微信上,報警人張女士連連致謝。
3月5日晚7時30分許,地鐵分局遼陽東路站派出所接分局指揮中心指令,市民張女士報警稱其家中老人于3月4日乘坐地鐵時將一個手鐲丟失,事后老人十分著急,請警察幫助尋找失物。接指令后,遼陽東路站派出所遼東警區執勤民警秦瀾立即按照指揮中心提供的聯系方式與張女士進行了電話溝通,考慮到已是晚上,老人不便出門,子女又因故不能到達現場,為盡快幫老人找到遺失手鐲,溝通決定通過微信進行實時聯系。
“張女士您好,麻煩發一張老人的照片,最好是丟失物品當天衣著。還有當天出入站的時間,站口盡量精確一點。”當值民警通過微信詢問張女士老人當日的衣著特征、同行人員穿著、佩戴手鐲位置等信息。由于事隔1日且老人有頭暈老年病,記不住準確的時間,“她第一次跟我兒子做的地鐵都不會買票,所以也記不住”。見狀,當值民警一邊安撫著張女士“好的,我們繼續找,您別著急”,一邊立即根據張女士的描述,查詢相關監控視頻。經過近半個小時,對10余個監控探頭進行查詢,終于在100余名出站乘客中發現老人出站的身影!民警立即將圖片資料發送給張女士進行核實,又通過視頻查詢發現其下車后直接出站,未發現手鐲遺失情況。考慮到手鐲為隨身佩戴物品,不易摘取,為進一步確認老人進站時佩戴情況,當值民警通過老人同行人員乘車卡卡號查詢到了相應的進站時間及站口后,第一時間趕往李村站警務室查看監控。經仔細查看進站監控視頻,當值民警發現老人左手似乎沒有佩戴手鐲,遂將相關情況提供給張女士。片刻后,張女士發來消息稱老人出門時帶了一個紅色的包,但通過民警查詢的視頻監控看,當時乘坐地鐵并未背包,與老人聯系后得知其可能將包落在了親戚家中,懷疑手鐲是在包里,正在與親戚聯系。當晚10時許,張女士再次與當值民警聯系,稱手鐲找到了,確實在包內。所幸虛驚一場,最終皆大歡喜。
群眾事,無小事。地鐵分局遼陽東路站派出所民輔警始終秉持“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的工作理念,主動作為助力群眾找回手鐲,不僅避免了群眾對公安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不理解和偏見,更拓寬了解決此類問題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詮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生動內涵。就像當值民警在微信中說的那樣:“有困難找警察,這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對地鐵公安來說,作為雷鋒精神的“踐行者”,每天都是“學雷鋒日”,以細心耐心用心為民解憂,有理有據依法依規為民服務,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打造最美“鋒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