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隨著近日各大高校陸續開學,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招聘會也密集舉行。各招聘會現場均是人頭攢動,招聘點前,被前來應聘的學生擠得滿滿當當。記者了解到,在招聘會現場,大多數都是今年即將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從校園走向社會,求職成為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15日至22日,記者跟采了3位求職的應屆畢業生,近距離感受并記錄他們的求職故事。
(相關資料圖)
曲然正在面試
人物1:
執著空乘夢想,5年10次面試不愿放棄
2月15日上午9點多,在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舉行的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會上,一位身穿灰色羽絨服,戴著金屬眼鏡的小伙匆匆趕來現場。他叫曲然,是山東藝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研三學生,家住市南區。他從青島人社公眾號上得知了這場招聘,趁著寒假在家,便來現場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
他一手提著帆布包,一手拿著簡歷,飛速瀏覽完第一家公司招聘崗位的易拉寶后,發現正好有對口專業崗位,就加入了排隊的隊伍。
“我想應聘設計類崗位。”
“我們這沒有設計類崗位了,設計類崗位在去年秋招的時候就已經招滿了。”
坐下還不到一分鐘,曲然拿著未投遞出去的簡歷又站了起來,“再去別的招聘點看看吧。”他的心情很平靜,或許早已預料到設計類崗位比較“卷”,也或許是這次招聘不對他的“口味”。
記者的猜測很快得到了驗證。在陪曲然排隊的過程中,他告訴記者,自己一直有個空乘夢,最近也在準備空乘的面試,此次前來只是抱著試試的態度,并沒有抱著“必勝”的決心。
曲然正在排隊
“大三那年,也就是2019年,我就參加多場應聘航司乘務員面試,有兩家公司通過了面試環節,后來因為大學專業成績符合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要求,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就沒有參加航司后續的體檢環節。現在研究生即將畢業,我還是想繼續實現我的目標。”
2月20日清晨,他又坐上了前往上海的高鐵,這是他第10次參加面試。
按照面試安排,在第二天初試下午場,他來到候場室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等待面試,一個小時后,他完成了初試環節的考核。“一組10個人,進場后由1號考生帶隊繞場一周后,回到號碼牌前站好,依次作自我介紹。”盡管做了許久的準備,但是每人僅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
據了解,本場面試有7000多人通過簡歷篩選,僅有800余人通過初試環節參加復試。
“現在畢業生求職應聘競爭就是比較激烈,不管什么行業什么崗位,可能都面臨著較為懸殊的報錄比吧。拿空乘這個行業來說,第一次面試就全部通過可以說非常幸運,應聘二三十次的也大有人在,“淘汰”二字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藝術設計專業的他為什么對空乘這么執著呢?“其實我家人不是很支持我干空乘,家里人還是更希望我能選擇一個穩定、離家近的工作,但這就意味著工資水平可能沒那么高。我覺得95后這一代人在踏入社會后,還是要面臨著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支出,同時也希望有著較高的生活質量。所以,我想趁著年輕努力打拼,為什么選擇空乘這個行業呢,一是收入較為樂觀,二是有著較為明確的晉升標準,三是可以出去看看拓寬視野,四是工作氛圍相對輕松,算是份理想的職業。”
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
人物2:
手握“一崗”,實習后繼續為心儀崗位而戰
15日10點左右,中國海洋人才市場一樓的應聘點前排起了長隊,整個一樓招聘大廳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山東建筑大學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大五學生李祺排在應聘點前,她的手中拿著透明文件袋,里面裝著自己的簡歷。因為家住膠州,當天她起了個大早,從膠州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地鐵過來參加線下招聘會。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終于輪到了李祺。
“風景園林設計?說實話不是很對口,我們暫時沒有設計類崗位。”
“那工程類的呢?”
“工程類綠化相關的崗位也比較少,我們主要偏基建,像鐵路、道路等,沒有太對口的項目給你。”
李祺拿回簡歷,起身對記者說,“那我再去看看別的。”記者問她,“你怎么沒想著再爭取一下呢?”李祺告訴記者,“我曾經網投過這家公司,面試的時候因為專業不相關沒有過關,他們對專業性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李祺正在填寫招聘人員登記表
從去年10月份開始,李祺就在招聘軟件上投遞了不少簡歷。“我線上投過30多家,但只收到了三四家的面試邀請。像中建、青建這些公司投遞的簡歷石沉大海,小公司回復的比較多。”目前,李祺已經拿到了濟南章丘的一個辦公室文員崗位的錄用通知,“他們說可以等我畢業后直接入職,可是我不是很喜歡這個工作地點,所以還在考慮中。”
李祺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排名前25%,拿到過兩次二等獎學金,在面試時她有時會收到這樣的問題——“你成績這么好,為什么不考研呢?”她說,“我們有一個專業課是‘畫快題’,即在較短時間內將設計思路和意圖用徒手繪制的方式快速地表達出來,我不是很擅長,而且我的專業非常小眾,如果繼續讀同專業的研究生,三年畢業后我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就業問題,那不如我現在就面對。”
李祺是作為一名理科生考入的該專業,“上大學后我是零基礎開始接觸水彩、油畫、素描,做設計創新性要求比較高,對我而言比較痛苦。而且我時常會想,這個專業已經有那么多厲害的人,為什么一定要是我來做設計呢?我更想要看到自己的設計落地,所以我更偏向于工程類的工作,我們專業很多學長都是選擇了‘下工地’。”
她就像一顆蒲公英種子,如果不能留在青島,她可以被吹向任何地方。她說,“我三年內不打算結婚生子,所以這三年我去哪都行。如果不能留在青島,我想去西北,去新疆,去西藏,我喜歡那里的景色。”
“我想優先選擇國企,最好是工程崗或設計崗,輪崗也可以。”對于薪資,李祺的要求并不高。“一個月四五千塊錢就挺好。”她笑著說。
22日,李祺告訴記者,因為還沒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她找了一份中交園林的實習,打算先去積累工作經驗,“我打算在畢業答辯和實習之后,再繼續投簡歷。我覺得工作機會還是很多的,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就能找到工作。”
人物3:
取舍清晰,奮戰半年終于找到滿意崗位
和很多應屆畢業生一樣,張一凡最近也在忙著找工作。他是青島大學自動化專業的大四學生。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把“槍口”對準青島的企業進行“靶向發力”。
第一份工作,張一凡希望能夠留在青島,工作崗位他更傾向于研發崗或是技術崗。可是在應聘時他卻接連碰壁,“去年我面試過一家日企,崗位我不是很喜歡,是銷售崗,第二輪面試之后,他們告訴我入職之后得先去上海做統一培訓,培訓之后工作地點得聽上級安排,不一定會留在青島。因為我想留在青島工作,所以就拒絕了。”他還網投過幾家公司,但都沒有被錄用。
張一凡告訴記者,在面試的時候,遇到了很多985、211高校的“大神”,但他并沒有妄自菲薄。“雖然可能在學習方面,他們會比我強,但是面試更注重現場表現和個人談吐。”經歷了多場面試,張一凡在應試時也越來越從容淡定。
在校期間,他的成績雖然算不上拔尖,但是憑借著前50%的排名,他考本校的研究生是沒有太大壓力的。那為什么不選擇繼續讀研深造呢?“比起在實驗室做實驗,寫論文,我更喜歡工作。我女朋友是青島人,她不準備考研,所以我也不準備考了。”
張一凡的家鄉在臨沂沂水,有野心的他畢業后想在青島闖出一片天地。“如果回家的話,找個普通工作就可以滿足日常開銷,但我覺得那樣沒什么意思。為我的將來考慮,我想讓我的孩子生活得更好。青島的教育環境會比家鄉那邊更開放,我做過家教兼職,感覺這邊的教育發展挺好的,課外興趣輔導班非常豐富多彩。”
對于工資,“我不想太低,但是我知道本科剛畢業的話,我進去也不會有太高的工資,我還是想通過自己一步步的積累慢慢提升工資。雙休我也不要求。在就業難的大環境下,如果糾結于這些條件,可能很難找到工作。”那天,張一凡和記者聊了很多。雖然目前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但是他的心態依然樂觀積極,他說,“如果還是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我就先去實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我的心態比較淡定,因為距離畢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我的時間還很充裕。身邊的同學不是在考研就是在找工作,也很少有確定去向的。”
2月22日,張一凡告訴記者,自己網投的崗位終于有了定音。“單位是國企,崗位是研發崗,我自己比較滿意,我也是運氣好碰上他們擴招。”他笑著向記者說道,記者也從心底替他感到開心。
正如戴望舒在《追夢者》中所言,“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他們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應采訪對象要求,曲然、李祺、張一凡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