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通訊員 王凱
為建設具有青島沿海特色與現代活力的高品質網紅街區,嶗山區以“遇見·秦嶺路”為主題,對秦嶺路實施了道路拓寬及視覺一體化提升改造工程,原雙向四車道現已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各類特色景觀、小品、鋪裝相繼展現。
攻堅克難49天,實現主干道貫通
【資料圖】
秦嶺路(銀川東路-海口路)位于嶗山區中心城區,道路全長約1645米,兩側商業、辦公網點密集。該道路1999年建設竣工完成,2010年道路罩面處理,原道路使用狀態及設計已不能滿足遠期通行需求。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及舒適度,為商戶網點經營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嶗山區城市管理局積極推進實施了秦嶺路拓寬改造工程。
秦嶺路車行道拓寬改造原設計計劃工期1年,為降低道路施工對市民日常交通影響,更快、更好地實現道路拓寬改造效果,面對道路設施及地下管線遷移的復雜條件、冬季施工低溫天氣影響、多方交叉作業面沖突影響,區城市管理局帶領秦嶺路設計、監理、施工管理及作業團隊凝聚合力、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一是精心謀劃提速度,積極組織專家論證,合理調整施工作業工序及工藝,優化施工方案,縮短工期需求,保障低溫施工作業質量;二是升級工作機制見成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日例會復盤當日工程進度完成情況,及時調整優化,晝夜奮戰、加班加點搶工期;三是創新管理模式促進度,局領導帶領專班團隊每日現場調度跟進工程實施進展及質量,協調約20個沿線設施相關主管及產權單位、各個沿線商鋪網點,超前預判項目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以“立即辦”的思維及時破解各類難題。
據施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瀝青鋪設施工溫度不得低于5攝氏度”,嶗山區城市管理局搶抓冬季少有的5攝氏度以上晴天天氣,爭分奪秒推進瀝青鋪設工作,僅用49天將原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實現主干道貫通。通過拓寬車行道通行寬度,翻新路面,優化道路渠化設計,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及舒適度。
桿件集約60%,營造通透視覺景觀效果
在優先保障主干道通車的前提下,區城市管理局壓茬對道路桿件設施進行了智慧化集成設計及改造,以市政路燈為載體,將交通信號燈、交通指示牌、電子警察、天網監控等設施集中整合搭載,有效地利用城市地面及空間資源,實現集約化和精細化的長效管理機制,解決道路桿件蔓延式增長、桿件林立問題。
多桿合一改造后,現道路桿件較原道路桿件減少約60%,有效避免了重復開挖建設,節約財政資金的同時,行人通行空間得到擴展,行車視線更加通透,進一步推動了城市道路建設集約化、智慧化管理。
全面提升道路景觀,打造高品質網紅街區
秦嶺路視覺一體化提升工程通過分析街道兩側區域及業態,把秦嶺路整條街進行功能區域劃分為休閑段、金融段、濱海段,針對不同的區域風格,進行與之風格相匹配的特色設計。為提升街區整體景觀效果,優化使用功能,將增設地面彩繪,安置特色景觀小品、不銹鋼廊架,定制景觀微地形、砌筑景觀墻、智能公交站亭,布設3D裸眼電子屏幕。
目前,秦嶺路視覺一體化提升工程已陸續完成管線預埋、星光里3D裸眼電子屏幕、異形顯示屏、公交站亭及部分特色景觀小品定制及安置等工作,還有人行道鋪裝、個別路燈安裝及細節處理、人行道護欄、綠化提升等工作沒有完成,特別是人行道鋪裝施工、綠化苗木遷移栽種等工序受氣溫影響較大。為保障施工質量及苗木成活率,待氣溫回升后,將合理安排工序,計劃2月底完成全部路燈安裝工作,3月份完成道路鋪裝、人行道護欄、垃圾桶、花箱安裝及綠化提升工作,同時向市民呈現全部景觀打造效果,亮起“遇見?秦嶺路”夜間燈光秀。項目整體完工后,行人可穿梭在景觀之中,途中有休憩座椅、娛樂設施等,進一步激發城市空間活力,提升旅游綜合體驗,展現高品質網紅街區。項目完工前請市民朋友耐心等待,由此給大家帶來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