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等全國30多家機場,你會看到消毒機器人的身影,它一邊行走,一邊“噴云吐霧”——噴灑著消毒液。
6月20日,記者來到這些機器人的“出生地”——位于三門峽經濟開發區的河南布科思機器人有限公司,只見寬敞的廠房內,一臺臺機器人整裝待發。這些機器人可廣泛用于車站、機場等場所,完成自動化消毒、搬運等服務工作。
這樣的智能制造項目,從接觸洽談到簽約落地僅用時22天。去年以來,中科芯集成電路與新材料應用產業園項目、中電建健康醫療項目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項目紛紛落地三門峽經濟開發區。項目落地的時間紀錄也被不斷刷新。德國衛士藥業項目從接觸洽談到簽約落地用時17天,“婚旅之都”文化產業項目僅用了7天時間。
一些來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三門峽籍的技術人才也陸續回歸就業創業,三門峽經濟開發區正成為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創新的高地、人才的洼地、生活的福地。“大家都來開發區干事創業”成為許多企業老板和員工的口頭禪。
吸引力大增的背后,源自去年以來三門峽經濟開發區開展的體制機制改革。
2020年9月,三門峽經濟開發區按照上級總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構建了由黨工委領導下的“管委會+集團公司+街道辦”的工作體制,剝離黨工委、管委會的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交由街道辦事處承擔;將適宜市場化運行的開發及運營發展職能交由新成立的三門峽經開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行使。通過建立并實行全員聘任、薪酬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新的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服務企業、加強社會治理,從政治、經濟、社會三個維度全面優化發展環境。
“我們有近一半的研發人員從北京來到了三門峽。”布科思公司生產與運營副總經理黨重生告訴記者,“三門峽經濟開發區良好的營商環境、招商政策吸引了我們,三門峽經開投資發展公司的注資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當地工作人員熱心幫助辦理證照,讓我們全身心投入生產經營中。”
圍繞服務企業、項目、群眾,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建設了“云端經開”政務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平臺、一件事、一專員”工作模式,構建“經開智慧大腦”平臺,將服務事項歸集到“一件事”,為企業設立服務專員,承接市級下放權限,實現云服務、云審批,壓減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我們為每一個來的客商提供全程代辦、幫辦服務。”三門峽經濟開發區政務服務部副部長楊青說,目前政務服務中心有20余名工作人員,實現聯合研判、聯合審批、聯合辦理、聯合驗收,可替企業跑腿,辦理事項371項。( 王小萍 趙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