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高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寫在黑板上的倒計時已歸零,千萬考生進入高考時間;此刻,他們正持筆作答,為青春留下最美的印記。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1291萬人,山東省高考報名考生98萬人,其中夏季高考高達72萬人。在莘莘學子奮戰高考之際,還有一部分人,憑借自身的足球特長已經通過單招上岸。
在足球升學的這條路上,他們走得一樣艱辛。三年時間,三戰單招,改變的是年齡和心態,不變的是心底那個大學夢——
左二唐學飛,左三戴中鑫,右一徐世豪
過度自信,只能用失利埋單
2023年4月9日7:20——對于足球特長生徐世豪來說,這個時間點足以銘記一生。
彼時,身在天津體育學院的徐世豪第三次走進足球考場,參加足球項目體育單招考試。這次在考場上的角色,他由邊后衛調整為守門員,測試項目由折返跑、傳準和運射、實戰比賽調整為立定三級跳遠、擲遠與踢遠、撲接球、實戰比賽。
與前兩次相比,徐世豪認為自己的心態明顯平和了許多,“滿心都是如何規范自身動作,發揮出訓練時的水平”。等走出考場時,徐世豪已經隱隱地感覺到,自己的大學就在不遠處了,“這一把高興得不行,整個人激動到想哭。”遠遠地瞥見父親,他加緊腳步跑動起來,再也忍不住,一把用力地抱住父親,肆意地放聲大哭。
足球單招綜合分82.5,這是徐世豪最終的高考答卷。不久前,他收到了武漢體育學院的擬錄取通知。
6月1日下午,青島郵輪母港體育運動公園,記者見到徐世豪時,他正悠閑地坐在長椅上,看向正在訓練的小球員,仿佛眼前在回放著自己年少的模樣。
徐世豪今年20歲,從小練習足球,2014年進入中能梯隊,2017年入選U16國家少年隊,2020年拿到俱樂部拋來的職業合同……他的足球時光,一打眼就光鮮奪目,起點高,且走得較為順暢。
“男子足球大環境下,職業競爭也比較激烈。從小一直踢足球,對職業化有些倦怠,想要上學開拓視野。”專業梯隊足球員出身,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徐世豪曾認為憑一身技術踢進大學,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足球高考失利的殘酷,像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他的臉上,生疼。
手握國家一級運動員證,2021年,徐世豪第一次參加足球單招。雖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但蓋不住少年意氣風發,“咱是專業梯隊出身,應付個足球技能測試,還不是手拿把攥?”第一次使用單招專用球,沒能影響徐世豪的心態,他還在心里嘲笑失誤的人。
男子足球28米吊準,每個人有六腳球的機會,一腳球價值4分,20分是吊準小項滿分。這是必考科目,也是最難跨的坎。站在離球門28米遠的地方,把球踢進門里面,第一落點要在球門內,滾進去的不算。
“太輕松了,太簡單了,我今年肯定考上了!”第一腳直接進門,徐世豪心里暗自高興,沒承想第二腳直接打臉,足球徑直偏離預想軌道。他一下子慌了神兒,站在球前腿抖擻著發軟,之后的四腳球又接連失利。而其他項目再優秀,也無法彌補這一項目上的失誤。
第一次足球單招,徐世豪因過度自信鎩羽而歸。
六腳球只踢進一個,徐世豪心態崩了,掏出手機聯系媽媽,哭著走回賓館。躺在賓館的床上,徐世豪蒙上頭,“腦海里是考場畫面,眼淚不住地往下掉”。他第一次發現,無論賽場上表現如何,足球高考是一場選拔,容不得一絲大意。“過度自信像一場笑話,只能用失利來埋單。”
寄希望文化課,差了0.7分
2022年再戰單招,一直耿耿于懷的徐世豪,并沒有想通此前失敗的原因,只是歸結于自己運氣太差。
考前,徐世豪在爸爸開辦的足球單招機構里復習了一年,上午文化課,下午參加專項訓練,為第二次沖擊大學做準備。徐世豪記得,2022年的足球單招時間調整,專項技能測試延期至當年6月。填報了足球單招志愿,他在4月迎來單招文化科目考試,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四科,一共拿到了400分。在徐世豪看來,這個分數算是比較理想,只要專項技能穩定發揮,基本就能單招上岸。
這一回,徐世豪單招報考武漢體育學院。作為升學的保底之舉,除了足球專項測試之外,他第一次參加了夏季高考。夏季高考結束后,徐世豪出征沈陽,再次走進足球專項技能的考場。與上年一樣的邊后衛位置。
在吊準項目測試時,徐世豪踢進了三個球。在他看來,這是非常好的成績。但意外卻發生在了繞桿環節。
到了最后臨門一腳時,徐世豪直接把球踢飛,一時間愣在了原地。他想不明白,繞桿屬于自己的專長,“前面的過程非常順利,可最后輕推了一腳,足球竟毫無征兆地彈起來,一下子失去了準頭”。
按照原始專項技能和文化成績,足球單招折算綜合分進行錄取。繞桿項目失分后,徐世豪只能寄希望于文化課,幫助自己提升綜合分。這是他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單招綜合成績發榜時,還是距離武漢體育學院的錄取線差了0.7分,再一次與大學失之交臂。
對于繞桿上的失誤,徐世豪難以接受,“這是我最擅長的小項,速度也是最快的,平時還跟大家PK,怎么能發揮失準呢?”回到家的徐世豪整個人失去了動力。
教練呂賽看在眼里,擔心徐世豪的狀態,叫他到學校,準備盯著他重新開始基礎訓練。但徐世豪打不起精神,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選了足球,就得忍受磨煉
徐世豪的父親徐永梁,是身經百戰的老球員,15歲便在山東隊踢足球,直到36歲退役。徐永梁的哥哥是曾效力山東隊的徐永來,參加過1982年世界杯預選賽,他的兒子就是通過足球“踢”進了北京大學。
此前,徐永梁滿心盤算著,自己兒子未來也要走足球升學的路,期待著徐世豪同樣“踢”進一所名校。但兩次征戰足球單招,結果總是事與愿違。
“我既是爸爸,又是教練。”2020年9月,徐永梁成立了足球單招培訓機構,剛開始處于摸索階段,兒子第一年足球單招失利,他覺得可以理解。但第二年又折戟沉沙,徐永梁有點兒扛不住了。
自己的培訓隊里,30多人參加2022年單招專項測試,學生們陸陸續續傳來好消息,有的還被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寧夏大學等名校錄取,反倒是自己的兒子再次失敗,讓隨隊趕到考區的徐永梁,一時間陷入矛盾的情緒。
足球專項測試結束,徐永梁跟隊返回賓館,拉上教練呂賽和另一名二次失利學生的家長,喝起了悶酒,越聊心里越不是滋味。男兒有淚不輕彈,也許是在酒勁的刺激下,他和學生家長抱頭流淚……
可第二天,守在徐世豪面前的徐永梁又跟沒事人一樣,鼓勵兒子重整旗鼓,再搏一年。
足球考生忌諱更換位置,但為了更有把握,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徐世豪第三年改當守門員。為此,他拼了命地練習三級跳。看著兒子腿上青一塊兒紫一塊兒,疼得躺在床上不敢輕易翻身,徐永梁只能咬牙狠下心,“選擇了足球這條路,就得學會忍受磨煉。”
如今,兒子終于上岸,徐永梁也長舒了一口氣。除了武漢體育學院,徐世豪還報名了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但這兩個學校同位置都只招收兩人,徐世豪成績只差一點兒,無奈地退出了這場高水平爭奪。不過,徐永梁覺得滿足了,兒子三次備戰高考終償所愿,自己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教小朋友踢球,我找回“球感”
跟徐世豪在同一班,同樣復讀了兩年,性格外向的戴中鑫變得更謹慎了。以前喜歡隨手拍的他,微信朋友圈里曬的都是花花草草、樓房街景,甚至路邊遇到的小貓小狗的照片。但這兩年里,他的朋友圈安靜了下來。
同屆的同學都已經考入大學,他還沉在復讀的“谷底”,他不知道該以什么姿態呈現自己。“你現在在哪個學校上學啊?——我特別害怕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戴中鑫說。
兩年前,戴中鑫第一次參加單招,報考的是一類院校山東體育學院。體育測試時,一進操場,他就有一種“狀態不太好”的預感,“七八千名考生,可能要等三四個小時才能輪到自己考試,期間沒有熱身,也不能碰球。”他感覺自己的精力和體力在快速地被消耗。
時間在太陽的炙烤下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輪到戴中鑫上場,28米吊準這一項,是很多考生都要栽跟頭的一個項目,他也很不順利,只進了兩個球。
“站在一旁眼見著別的考生一次次去射門,有人一個也不進,抱頭痛哭;有人每腳都能進,激動得嗷嗷直喊,自己那個情緒就跟著像坐過山車,太刺激了。”輪到戴中鑫上場,他已緊張到渾身發抖,腦子里一片空白,“腳怎么動的,球怎么出去的,完全沒有印象,想起來就是一片混亂。”
第一年高考,戴中鑫被“淘汰”了,進入復讀班,成了一名“老兵”——“同學們管復讀生叫‘老兵’”。那段時間,戴中鑫情緒低落至谷底,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競逐十年的足球之路是否有意義?”
戴中鑫從小學二年級就邁入了綠茵場。“小時候我比較愛鬧,體育老師就把我挑出來去踢球,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沒想過要走專業路子。”
慢慢的,戴中鑫融進了這項體育運動,“嘗試”變成了興趣,“上五年級的時候,踢球基本就成習慣了,不用老師要求,自己也會每天鍛煉。別的同學在玩的時候,我都在練球。”尤其是后來他所在的球隊接連拿下青島校園足球賽的第四名和第二名,榮譽感隨之增強了成就感,足球在戴中鑫眼里變得越來越“閃光”了。
去年第二次參加高考,戴中鑫把目標放低了一些,報的是廊坊師范學院,卻沒想到再次敗北。
“第一年高考落榜還想著是準備不夠,第二年落榜是受打擊最大的一次,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該做什么。”單招成績公布后,戴中鑫為了排解壓力,去了一家俱樂部做起兼職教練,學生是一群幼兒園小朋友,薪水不多,但足以安慰戴中鑫失落的情緒,這讓他覺得自己不是無用的,還能“產生價值”。
“和小朋友們待在一起很治愈,他們這個年紀真好,沒有壓力,無憂無慮的,心無旁騖,一心只想著怎么把球踢進門里。”剛上崗的“小戴教練”會很有心地給孩子們準備一些用于鼓勵、獎勵的禮物,比如動漫卡片。
當教練的那段日子里,戴中鑫感覺自己也回到了小時候,單純地體驗著踢球的快樂,重新找回了“球感”。
“‘球感’簡直就是一門玄學。”每晚關燈后,是戴中鑫和舍友短暫的聊天時間。
舍友是第一年參加足球高考的“新兵”,在今年的測試中,繞桿進球這一項竟然一分沒得,“我當時太緊張了,一點球感都找不到,完全是潛意識帶著身體在踢球。”
作為三戰高考的“老兵”,戴中鑫很理解舍友的感覺,他安慰道:“心態很重要,千萬不能緊張。”
前幾天,戴中鑫注意到一個有關足球高考的新聞:2023年足球考生達到一萬三千多人,大學本科只錄取兩千多人。“技術層面的東西大家都大差不差,最后考驗的是心態。”參加高考第三年,戴中鑫終于“踢”開了廊坊師范學院的校門。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全交給天意吧。”戴中鑫以一個過來人的語氣結束了夜聊的話題。
足球是翅膀,帶我考入大學
兩年前,唐學飛參加足球單招,多少有點無奈的成分。他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一名職業球員。2018年中職畢業后,他就在一家俱樂部踢球。年僅16歲的他,每個月能領到7000多元的薪水。沒想到2020年底,俱樂部出現變動,唐學飛失業了。為了長遠打算,他和父母商量后,轉戰足球單招。
“從我的心態上來講,我覺得第二年最難。”三戰單招的唐學飛感慨地說,“第一年如果算試水,那第二年準備得相對充分一些,總沒有理由考不好吧?”
唐學飛第一次足球單招報了山東體育學院,第二次單招報名了廣州體育學院,“去年這所高校只要一級運動員,我以為錄取分數線會稍微低一點兒的,結果報名的人很多,分數線不降反升,一下子漲了6分。”
去年單招延期,等分數公布,一直到7月才落定,在家待了兩個月的唐學飛又轉身投入復讀。“好像感覺這個事情剛結束不久,我又抓起來了,就很消極,有點兒排斥。”
那段時間,唐學飛為了排解壓力,經常在夜里戴著耳機暴走,心里憋得慌,也會大哭一場。眼前的黑夜蒙住了前路,他不知道該去往何方。
好在晦暗的日子終于挺過來了,今年唐學飛求穩,報考了曲阜師范大學,三戰單招的他終于如愿踏入了大學校門。
唐學飛是青島即墨人,從小是個獨立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他就被送到了濰坊一所足球俱樂部,開始走專業路線。“我自己一個人在那里住,在那里吃,在那里學習,在那里訓練。剛去時很想家,哭著要回家。”家里為此分成了兩派,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屬于反對派,但爸爸比較喜歡足球,想讓兒子嘗試一下。
“后來慢慢有了興趣,就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離不開足球了。”在唐學飛眼里,足球就像身體的一部分,“可以形容成是翅膀吧,帶著我走向職業道路,帶著我考入大學,以后可能會成為一名體育老師或者足球教練。”
當所在的職業球隊解散后,一部分隊友選擇加入其他球隊,繼續征戰球場,也有一部分和唐學飛一樣備戰大學。
“想想自己受的這些壓力也不算什么,如果說三十多歲的話,再遇到俱樂部變動,是不可能再回頭的。兩年復讀時間,其實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好事多磨吧。”跨過這道坎,唐學飛坦然了不少。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挫折當中進行的,不要氣餒,調整好狀態。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無法成功。趁著自己還年輕,勇敢的去拼搏,勇敢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唐學飛說,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