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根據CBNData等多方聯合出具的《中國女性生理健康白皮書》顯示,每10個經期女性中就有超過6個人記錄過自己存在痛經癥狀,行經第一天的痛經概率高達76%。
痛經的具體疼痛程度和每個人痛閾以及身體情況有關。輕則小腹疼痛,重則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麻、冷汗淋漓甚至嘔吐、暈厥。嚴重的痛經就像“渡劫”,會讓人喪失行動能力,嚴重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從中醫上講,絕大多數人的痛經與“淤血”有關,常常有淤血阻滯的表現,經血不能正常排出導致下腹痛,腰痛。從現代醫學角度講也是一樣的,子宮內膜不能完全脫落的淤血會導致女性月經不調,經血排不凈,進一步內分泌紊亂影響容顏美貌,如皮膚晦暗無光、長痤瘡、毛孔粗大、色斑,更嚴重者甚至影響生育。
要及時排出淤血,就像宿便需要及時排出一樣的道理,若不及時排出就會導致毒素積聚,氣血不暢,引發諸多健康問題。
痛經一般分為兩類: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占絕大多數,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器官或組織無形態學改變)的痛經。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繼發性痛經的病因比較明確,常由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或腫瘤等引起,除了痛經可能還會伴有其他非經期疼痛。
止痛不治本,吃止痛藥雖然對痛經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僅僅只有“止痛”,只是緩解了疼痛的感覺,治標并不治本,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治痛需治本,痛經的根本原因是血流不暢、經血堆積。從中醫的角度而言,痛經病位在子宮、沖任,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其常見病因病機有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淤阻,氣血虛弱和腎氣虧損,其中氣滯血瘀型最多。治療原則主要是活血化瘀。
絕大多數的國人在養生方面還是非常認可中醫理念的,老中醫的號永遠最難掛。但許多人不太考慮服用中醫湯藥,雖然它對于女性調養是最合適的,奈何中醫湯藥的煎煮頗費功夫,讓人望而卻步。
如果大家想要嘗試中醫湯藥但又怕麻煩,不妨嘗試一下丹莪婦康的中藥煎膏。
這款丹莪婦康煎膏是昆醫附二院婦產科主任蔡利珊老師70年代在云南楚雄地區發現治療婦科疼痛的彝族傳統組方,后根據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不斷改良,為治療婦科疼痛的中醫驗方開具給患者服用,多年治療患者無數。
丹莪婦康煎膏為純中藥煎膏劑,一共10味成份(紫丹參、莪術、滇柴胡、三七、赤芍、當歸、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調經止痛、軟堅化積的作用,主要就是針對氣滯血瘀型的痛經(包含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
丹莪婦康煎膏服用時間及用量在自月經前10-15天開始,一日兩次,一次15克。它在經期使用也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有很多第一次嘗試的女性朋友是在痛經當天服用一次,反饋的效果是大概30分鐘左右能感覺到疼痛得到明顯緩解。
醫生建議在經期前飯后半小時服用,其服用方式也非常便捷,它是濃縮熬制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兌一定比例的溫水中服用,會有一種喝大棗紅糖水的感覺。要是在外不方便尋得溫水,也是可以直接吃的,只是會相對苦一點。
此外,有臨床報道,復康煎膏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可改善痛經癥狀,且不影響月經量,降低停藥后痛經的復發率。婦康煎膏還可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后鞏固治療。副作用小,復發率低。藥理研究結果顯示,婦康煎膏對縮宮素誘導小鼠痛經模型有治療作用。
痛經不是小事,女生重視痛經、重視自己的身體,也不應該被說矯情。疼痛被列為五大生命體征之一,說明疼痛是人的正常感覺;但是痛經這種痛,是我們可以消除的疼痛,女孩子們應該要足夠重視,為了自己的健康,既然找到了可以治愈痛經的具體方法,我們要去積極治愈。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