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來,金華市永康市市場監管局依托“浙食鏈”,將豬肉產品售賣所需的證照信息歸集錄入“浙食鏈”管理,推進豬肉交易證照無紙化。逐步實現商家證照上傳電子化、消費者信息透明化和監管全面數字化。
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豬肉交易無紙化是依托“浙食鏈”,通過源頭賦碼,豬肉屠宰、批發、分銷、零售等環節全過程信息“上鏈”,實現流通信息數字化。溪心菜場、華豐菜場、新農貿城是該市市場監管局首先推進無紙化交易的3個試點。在推進工作開展之初,為確保市場經營戶“上鏈”,確保其操作熟悉度,該局面向豬肉經營戶,開展系統應用培訓會,推出上門指導等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共培訓3期共23戶經營戶。規范經營戶的“浙食鏈”系統操作。
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培訓支持下,經營戶可以熟練在“浙食鏈”系統進行操作。“早上四五點到貨以后,將這批次豬肉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等證照錄入‘浙食鏈’。顧客購買時,只需掃描擺放在我們攤位前的二維碼,即可查看相應信息。”溪心菜場的豬肉攤主易茂琳說,豬肉流通信息“上鏈”讓他更便于規整產品證照信息,同時,顧客方便查看產品合格信息,有利于商家信譽和品牌的建設。目前,該市共有42家豬肉經營主體實現經營信息上鏈。
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豬肉交易無紙化提升了監管效率。經營戶須用營業執照激活“浙食鏈”后才能上鏈采購和銷售,有效杜絕無證經營等問題。在監管時,執法人員無需再上門索取紙質證照,只需登錄“浙食鏈”監管端,即可查看各市場豬肉經營戶每日進貨報備情況、商品憑證等信息,并核實報備品種、數量,確保上市豬肉(電子)票據齊全規范。豬肉產品源頭可溯、安全可控,任何環節發生問題,均可循鏈而上追查源頭,也可向下尋找下游單位。
無紙化也激活了市場方面的監督力量。市場主辦方可通過市場端,對豬肉經營戶開展入場進貨查驗工作,確保上市豬肉電子票據齊全規范,為豬肉產品的質量又添一重保障。
為進一步推動全鏈無紙化流通,該市市場監管局還協同農業農村局,接入生豬檢疫信息。生豬肉在定點宰殺、檢驗檢疫合格后,在屠宰環節直接上傳“兩證一報告”(檢驗檢疫證、產品合格證、非洲豬瘟檢測報告),電子證照在“浙食鏈”上層層下傳,經營戶可直接在鏈上索要電子版票據,實現全鏈電子化流轉。目前,該市農業農村局數據已經與“浙食鏈”打通。
今年,永康市深化推進“浙食鏈”落地工作。該市40多家食品行業領軍企業組建了全省首個食品安全溯源聯盟,自主簽訂“浙食鏈”運用自我承諾書,形成行業自律。各行業協會及成員單位切實加強食品溯源和安全預警,優先選購上鏈食品,倒逼上游企業上鏈。各食品領域的“浙食鏈”推進工作均得到有序開展。
(江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