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調解成功,我村蔗農的損失終得到解決,我懸著的心落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昌明鄉良泮村支書趙紅英感激地說。近日,大新縣市場監管局成功調解一起消費糾紛,為蔗農挽回經濟損失共12.59萬元。
執法人員深入良泮村田間地頭調查了解作物減產歉收情況。崇左市大新縣市場監管局供圖
據悉,被投訴的化肥公司為鄭州某植物保護技術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該公司銷售方將“噻蟲嗪”殺蟲劑運輸到昌明鄉良泮村進行現場銷售,村民購入“噻蟲嗪”殺蟲劑共280包,對甘蔗施用后出現枯黃、枯萎的情況,中途銷售方給予了葉面肥噴施等補救措施,但之后,甘蔗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歉收,涉及良泮村一代、二代甘蔗共140畝。面對減產,群眾憂慮重重,多次聯系銷售方要求補償未果,遂撥打“12315”熱線進行投訴。
農時不待,大新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接到投訴后,先后2次冒雨深入良泮村田間地頭調查,查明此次甘蔗減產原因是銷售方誤導蔗農超量使用藥肥所致。經多次跟銷售代表聯系,耐心宣講有關法律,最終說服廠家代表立即到良泮村處理相關事宜。通過實地測量土地并對甘蔗減產情況進行評估造冊,在大新縣市場監管局的調解下,最終制定出雙方滿意的補償方案,共為蔗農挽回經濟損失12.59萬元,目前涉及的退款已經全部退發到位。
據了解,今年大新縣市場監管局開展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護農”行動以來,共檢查轄區化肥、農膜等農資經營戶98家,開展化肥監督抽檢8個批次,立案2起,查扣假冒偽劣化肥36.92噸,涉案金額52850元,罰沒款29656元。在加大農資產品監督執法力度的同時,該局寓服務于監管之中,發送“噻蟲嗪”緊急消費提示16萬條,及時提醒廣大蔗農民朋友按“噻蟲嗪”標識適量用藥,不單一過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