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通報稱,連日來,北京地區低溫天氣持續,電網負荷增長明顯,12月15日20時23分,北京電網用電負荷達2156.4萬千瓦,創下冬季歷史新高。
國網北京電力調控中心預測,2020年冬季,北京地區最大負荷預計達到230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8.3%,其中采暖負荷預計占比達44.8%。
為應對持續攀升的電網負荷,確保冬季供暖設備安全運行,國網北京電力啟動冬季大負荷預警Ⅲ級應急響應。在全市各區域安排部署搶修隊伍258支,搶修人員2500余人,搶修車輛650余輛,發電車125臺套,確保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滿足應急供電需求。
今冬,北京地區供暖保障用戶數量大幅增加,截至11月份,北京“煤改電”用戶增至130萬戶,“煤改氣”、小區壁掛爐居民、供熱站等供暖用戶也納入到重點供電保障范圍。
為保障冬季北京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國網北京電力進一步加強電網運行管控,制定了400余項電網運行方式調整措施,編制應急預案2026項,密切跟蹤氣溫變化趨勢,動態開展電網負荷分析工作。
國網北京電力針對407座重點站、1691條帶有“煤改電”和2737條帶有市政、分戶供暖的其他配電線路,開展了隱患排查整治和評估。利用超聲波、紅外成像等手段對供暖設備進行排查。同時,加大了無人機自主巡檢技術的運用。
“以前運維巡視人員都是在地面對輸電線路進行遠距離測溫,現在無人機可貼近線路進行精準測溫,巡視質量更高、更精準。無人機通過精細化巡檢發現風箏線等異物,最大程度降低輸電線路風險隱患。”國網北京電力設備部配網處處長王志勇說。
與傳統人工巡檢相比,無人機自主開展線路巡檢,不僅迅速快捷、工作效率高,而且不受地域環境影響,巡視1000米的輸電線路通道,人工巡檢需要約40分鐘,而無人機只需10分鐘,大大提升了巡視效率。
據王志勇介紹,無人機可根據預先規劃好的航線對輸電線路、桿塔等開展全方位巡檢,將定點懸停拍攝的高清圖片、視頻實時傳回管理后臺。在崎嶇難行的山區,無人機巡檢的優勢則更加明顯。
目前,國網北京電力正在加快對全部輸電線路進行激光點云數據采集、航線規劃等工作,今年年底前將完成約70%線路的點云建模工作,為明年北京地區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奠定基礎。
為了精準定位林區線路故障,國網北京電力持續強化林區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同時,通過安裝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反應更快的磁控柱上斷路器,利用開關分閘時間小于10毫秒的優勢,構建10千伏架空線路全線5級級差保護,以實現故障段快速切除,減少故障停電范圍,提高供電可靠性。
據王志勇介紹:“今年,我們不斷升級智能化供電服務指揮系統,創新開發了“短時接地巡檢”功能模塊,當出現配網設備故障時,變“發生故障后被動搶修”為“感知異常后主動消缺”,實現對配網線路主動精準運維。” (記者 于立霄)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