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PTA產能和產量擴張迅速,上游原油、PX存在成本支撐,下游聚酯開工率高漲,需求良好。PTA期貨行情波動較大,3月、4月和7月走出兩波牛市。3月由于供需緊張及北美芳烴調油需求推動PTA高漲,隨后因下游聚酯需求不佳,工廠減產,帶動PTA震蕩下行;7月起隨著原油走強和聚酯高開工率,PTA進一步迎來上漲,8月起盤整運行。預計PTA短期震蕩偏多,小幅看漲,且PTA期權目前隱含波動率處于較低水平,可擇機逢低入場構建牛市價差策略。
原油、PX成本存支撐
主要產油國減產支撐油價反彈,且北美汽油處于需求旺季,成品油庫存較低,芳烴調油需求進一步支撐PTA成本端。
(相關資料圖)
一是北美市場汽油庫存仍處于低位,調油需求支撐PX價格。每年夏季是北美汽油的消費旺季,9月、10月之后汽油消費減少,EIA數據顯示,美國汽油庫存仍處于往年同期的最低值。汽油需求旺盛,汽油價格自7月中旬后愈加堅挺,汽油裂解價差擴大,煉廠的芳烴聯合裝置用于調油的利潤較高,仍存在較為強勁的調油需求。
二是產油國繼續減產以支撐油價。當地時間8月3日,沙特和俄羅斯再次宣布維持減產政策,將7月自愿額外減產原油的措施再延長1個月至9月底。俄羅斯也表示,為確保石油市場平衡,俄羅斯也將在9月繼續自愿減少石油供應,石油出口將減少30萬桶/日。減產引發投資者對于原油供應趨緊的擔憂,當天Brent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46%至85.25美元/桶,WTI原油期貨上漲2.82%至81.73美元/桶。此前6月OPEC+艱難達成減產協議,將2023年已達成的減產協議延續到年底;沙特7月額外減產100萬桶,即從5月的997.8萬桶/日降至897.8萬桶/日,為近3年來的最大降幅。2024年OPEC+將在目前原油產量配額基礎上再減產約140萬桶/日,即將原油日產量調整為4046.3萬桶。隨著經濟衰退和需求降低預期,OPEC+試圖減產以維持油價能在較高水平。
三是國內外原油需求回升,美聯儲加息結束預期大增。國內接連推出促進內需政策,假期出行人次增多,原油及成品油還會有需求增量。從國際原油需求看,OPEC和EIA均上調2023年原油需求預測,也助推油價走高。美國通脹低于預期,7月CPI同比漲幅3.2%,低于預期的3.3%,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4.7%,低于前值4.8%,符合預期。核心CPI也是自去年9月達到峰值6.6%以來,基本呈連續放緩趨勢,加強了市場對于美聯儲結束今年加息的預期,有利于需求恢復,利好油價。
PX方面,2023年PX新增產能約770萬噸,新裝置投產集中于上半年,目前已完成投放,7月1日起國內產能為4367萬噸,較2022年增長21.4%。廣東石化260萬噸、盛虹煉化200萬噸、大榭石化160萬噸、中海油惠州二期150萬噸已投產。隨著新的產能釋放,7月PX產量達到285.2萬噸,但下游PTA的產能擴張和產量增速更快,PX供需仍然偏緊。
PTA產業鏈的利潤主要集中在PX環節,2022年上半年美國與亞洲芳烴的價差拉大,且美國汽油需求的高漲,帶動亞洲芳烴出口至美國進行調油,隨著亞美芳烴價差縮小,PX價格明顯下滑。PXN價差在今年3月大幅上漲,隨后維持400美元/噸左右高位震蕩,占據了產業鏈利潤的大頭,提升了煉廠的生產意愿,PX裝置開工率也逐步提升,8月18日周均PX負荷為79.48%,處于年內高位。
近幾年隨著我國PX產能擴張,進口量持續減少,對外依存度下降,2022年進口依存度約30%。2023年1—6月PX進口約466.73萬噸,主要從韓國進口,同比下降18.7%,同期國內產量1485.66萬噸。2022年上半年起亞美價差導致亞洲包括PX在內的芳烴大量出口到美國,且由于國內產量的替代,國內需求減少,進口量大幅下滑,6月進口86.4萬余噸。雖然產能擴張較快,PX庫存處于中性水平,累庫壓力不大,6月末庫存為442.7萬噸。
在原油成本端支撐,PXN價差仍處于高位,聚酯終端需求良好的情況下,PX價格供需仍偏緊,短期內價格有支撐。
供應:產量創新高、庫存不高出口量上升
PTA供應呈現三方面特征:其一,加工費維持低位,產量創新高。其二,PTA整體庫存不高,基差一路走低。其三,內外價差帶動出口量上升。
PTA今年產能擴張迅速,價格跟隨成本增長,近期持續震蕩后維持在高位運行。大廠裝置檢修逐漸結束,供應短期有所恢復,供需較為平衡,現貨流通充裕,但芳烴調油的競爭下供需仍預期偏緊。2023年新增PTA產能投放1000萬噸,且已投產750萬噸,2024年還有很多新增產能計劃。
從原油到PTA需經過石腦油到PX、PX再到PTA三個環節,可見目前PXN價差占據了整個加工環節的主要利潤,成本端的壓力加上聚酯漲幅跟不上成本,PTA加工費已經被壓縮到去年12月以來的低位,但最近隨PX價格回落有邊際提升。
今年新裝置已幾乎全部投產,且隨著多套PTA裝置結束檢修重啟,8月18日PTA周均負荷指數為79.6%,高于前兩年同期水平,但加工費已至歷史低位,或引發新一輪裝置檢修。數據顯示,目前國內PTA裝置連續運行12個月以上產能占比14.25%,但此時上游PX利潤較高,對于一體化裝置來說企業整體利潤尚可,或有繼續開機動力。
從產量來看,8月18日的周產量為130.88萬噸,處于5年同期最高水平。從年初至8月18日的累計產量為3784.49萬噸,同比上漲了12.1%,產量提升較大,主要和今年750萬噸已投產的新產能有很大關系。
但同時,PTA社會庫存從2022年10月初一路走低。PTA開工率提升,但下游聚酯開工率高漲,故PTA在產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庫存絕對值并不高,6月國內社會庫存322.01萬噸,6月社會庫存環比減少8.4萬噸,同比增加35.87萬噸,處于近5年的中性位置。從邊際庫存變化來看,8月18日國內聚酯工廠PTA原料庫存可用天數6.8天,從6月底以來持續下降。
進出口方面看,我國PTA進口逐年減少,已經向凈出口國方向發展。2022年以來隨著產能擴張及PTA內盤低于外盤的價格優勢,帶動出口增多,2023年上半年出口處于歷史高位,5月出口達到歷史最高的45.68萬噸,上半年出口占國內總產量的6.85%。6月由于印度BIS產品認證的限制,出口受影響降至30.86萬噸。6月進口僅有0.048萬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聚酯方面,由于我國成本優勢,長絲、短纖等聚酯產品的出口數量今年上半年也是創下新高。
需求:聚酯利潤良好、開工率高漲、內需回暖
PTA下游需求絕大多數用于聚酯。“金九銀十”是傳統織造業的旺季,在今年提振內需的政策支持下,國內終端需求復蘇,聚酯開工熱情高漲。自6月下旬開始聚酯行業開工率維持在89%以上,處于近年同期最高水平.8月18日聚酯負荷約92.7%。聚酯經歷2022年年末的去庫,目前庫存較低,8月18日長絲、短纖、瓶片、切片等平均庫存天數為13.97天,庫存壓力較小。
現金流反映聚酯各品種的利潤情況,今年受原料端價格上漲及需求影響,年初聚酯現金流表現不佳,4月現金流甚至跌至負值,從而開工率下降,但隨后反彈,現金流優化。目前長絲現金流較好,短纖和切片略有盈利,瓶片由于上半年投入的產能過多目前略有虧損。
外需持續疲軟,出口表現不佳。據海關數據,2023年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71.15億美元,同比下降17.7%,降速較6月更大。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111.5億美元,同比下降17.2%;服裝出口額為159.6億美元,同比下降18%。1—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697.9億美元,同比下降10%。主要由于疫情期間貨運效率影響,目前國外庫存偏高,仍處于消化庫存階段。美國、歐盟、日本是主要進口國和地區,按照歐美國家習慣,年底圣誕季對于窗簾、地毯等紡織品會有較大需求,每年7月、8月出口最佳,隨著庫存的消化,后續新增訂單有望恢復。
內需回暖,國內紡服零售額提升,拉動聚酯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7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961億元,同比略降0.34%;1—7月累計零售額同比增長11.4%,漲幅大于同期商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5.3%。但從內需和出口的比重來看,2022年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和內銷金額比例大約為6∶4,今年上半年依然維持這一比例,出口仍然是占到我國紡服市場的半數以上,故終端需求不僅內需提振,還需出口發力。
綜上所述,隨著原油價格反彈,芳烴調油需求影響PX原料供應,PTA在成本端存在支撐。PTA開工率較好,庫存不高且邊際略減,供需較為平衡。內需恢復,紡服行業回暖,聚酯開工率高,PTA需求較好,加工費已壓至較低水平,PTA價格下探空間較小,短期PTA偏多。考慮內需提振有限和外需不足,聚酯高開工率是否能維持,后續行情受原油和需求轉弱等因素的博弈,行情預計震蕩且上漲空間有限。風險點上需關注促進內需政策、OPEC減產政策、北美汽油價格。
根據上述基本面分析,預計PTA短期震蕩偏多,小幅看漲,且PTA期權目前隱含波動率處于較低水平,可擇機逢低入場構建牛市價差策略。根據行情買入平值附近看漲期權,考慮權利金支出較高,可根據行情漲幅判斷在上方賣出虛值看漲期權以降低成本,同時根據對風險的承受程度,可在下方再賣出虛值看跌期權,達到進一步降低權利金成本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此策略適用于行情震蕩或小幅上漲的情況,若行情大幅下跌可能出現虧損,且行情大幅波動時可能面臨追加保證金風險,建議及時平倉調整策略。(作者單位:海通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