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資料圖)
2023年7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從嚴從緊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規模和新增煤炭消費量,《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明確的每個示范區“十三五”期間2000萬噸新增煤炭轉化總量不再延續。確需新建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應確保煤炭供應穩定,優先完成國家明確的發電供熱用煤保供任務,不得通過減少保供煤用于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
點評:
嚴控現代煤化工產能規模,利好煤化工龍頭企業
國家發改委政策持續強調從嚴從緊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規模,確保煤保供政策優先性?!半p碳”目標下,國家對煤炭生產總量控制更加嚴格,2021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十四五”規劃指出,至2025年國內煤炭年產量將控制在41億噸左右,同2020年39億噸煤炭產量總量相比僅上升2億噸。國家鼓勵存量產能并購重組,煤指標愈發集中于行業龍頭企業。隨著國家持續提升發電供熱用煤保供優先級,持續嚴控煤化工產能擴張,存量現代煤化工裝置稀缺性將愈發凸顯,我們認為在此背景下,未來有限的化工用煤指標將更集中在龍頭企業,煤化工龍頭企業有望持續提升市占率和盈利能力。
煤價下行需求回暖,煤化工產業鏈盈利有望持續改善
2023年以來,煤礦節后復工疊加保供政策導致下游電廠累庫,主要品種煤炭價格有所回落。此外,煤炭庫存仍處于相對高位,庫存壓力仍未完全消解,煤炭價格扭轉尚待時日。兩會之后,內蒙古突發礦難煤炭供應端收緊或將平復,鄂市、榆林、晉北等地煤炭產量有望逐步回歸正常水平。2023年年內在保供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煤炭供給仍將在高位運行,煤價仍存下行壓力。此外,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所復蘇,下游需求持續修復。煤價下行疊加需求回暖,煤化工產業鏈盈利有望持續改善。
能源轉型背景下,現代煤化工發展可期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我國也步入了能源結構轉型重要窗口期?;谖覈案幻贺氂蜕贇狻钡哪茉磭?,中長期內堅持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道路是必然趨勢,在未來5-10年,發展現代煤化工仍將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截至2022年3月,部分煤炭行業龍頭企業已抓住原料和現有設備優勢,積極布局下游煤化工產業鏈,同時還在往新材料和新能源方向不斷突破。2010-2021年我國現代煤化工產能逐步擴大,2021年我國煤制烯烴產能達到1672萬噸/年,煤制乙二醇產能達到675萬噸/年,煤制油產能達到931萬噸/年,煤制聚乙烯產能為449萬噸,占聚乙烯總產能比重達15.37%;煤制聚丙烯產能占比也達到22%,現代煤化工行業有望實現長足發展。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新項目投產不及預期;安全環保風險。
(文章來源:光大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