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公布了2022年天然橡膠“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評審結果,浙商期貨有限公司在海南省白沙縣、云南省瀾滄縣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表現優異,榮獲一等獎。“保險+期貨”正成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為膠農撐起收入“保護傘”。
(資料圖片)
用好期貨,膠農增產又增收
凌晨一點半,白沙縣的符大哥戴好頭燈,裝好割膠工具后便向遠處的膠林出發。符大哥介紹到,割膠時間最好是在凌晨4-5點,不過他們一般是從凌晨2點割到早上6點,等到八點之后再來取膠。
符大哥是白沙縣方平村的膠農,“割膠是一個辛苦活,每一刀下去都得小心翼翼,下刀、行刀、收刀需掌握好力度,這樣才能產膠更多又不傷橡樹”。符大哥熟練地割開乳管,白色的乳膠緩慢地滲入容器中,等待數小時后便可取膠。隨著天空逐漸變亮,氣溫也在慢慢升高,符大哥抓緊割膠以保障乳膠的質量和產量。“平均下來每小時能割九十株左右。”符大哥熟悉割膠的所有細節。
當問及橡膠收益如何時,符大哥高興地說,自2019年開始參加橡膠“保險+期貨”項目以來,橡膠價格下跌還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付,這是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好事,因此當時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來重新割起了橡膠。
據人保財險白沙縣“保險+期貨”項目負責人唐建忠介紹,橡膠是白沙縣的支柱性產業,全縣種植橡膠面積104.7萬畝,全縣有膠農2.5萬戶,其中民營橡膠種植面積約63萬畝,是全國第二大民營橡膠種植縣。自2017年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支持下,白沙縣開始實施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為當地膠農種植橡膠提供兜底保障,有效地遏制了砍膠改種風潮。如今,全縣11個鄉鎮深入實施天然橡膠“保險+期貨”保險,覆蓋全縣民營橡膠種植戶,為年產3.4萬噸的民營橡膠提供風險價格保障。
符大哥所在的牙叉鎮方平村,全村家家戶戶都有橡膠樹,多則上千株、少則三四百株。去年全村所有的農戶在政府和保險公司的發動和宣傳下,都參與了“保險+期貨”,也都收到了理賠款。“下次項目我們還會繼續參與”。符大哥表示。
增點擴面,“保險+期貨”帶來新保障
多年來,影響我國膠農割膠收益的因素,主要來自臺風、旱災、蟲害等帶來的產量風險,以及供求關系、國際貿易等帶來的價格風險。
針對橡膠價格風險,上海期貨交易所于2017年開始實施天然橡膠“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將膠農熟悉的“保險”和專業的風險管理工具“期貨”相結合,為廣大膠農在橡膠價格下跌時提供更加有力的兜底保障。
浙商期貨產業研究所所長藍旻介紹到,在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運作中,首先由農戶向保險公司投保,如果在保險期內橡膠價格下跌,則由保險公司開展賠付;其次保險公司通過期貨公司,將價格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最后保險公司經實地核實后向農戶理賠。通過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化解橡膠的價格風險波動,為膠農提供穩定的收入風險保障。
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上海期貨交易所已連續六年開展橡膠“保險+期貨”試點工作,覆蓋面積越來越廣、惠及人群越來越多、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從項目開展個數看,2017年為23個,2022年增至75個;從覆蓋縣區看,2017年為14個,2022年增至21個;從投入資金水平看,2017年為0.396億元,2022年增至1.38億元;并且2022年保障效果理念最好,賠付率達到90%。“保險+期貨”已成為金融機構服務橡膠產業的重要切入點,有效保障了膠農種植收益,為金融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
據了解,上海期貨交易所將會加大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支持力度,繼續服務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2023年,上海期貨交易所計劃投入1.41億元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穩步擴大項目支農惠農規模,不斷優化升級產品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充足的金融支持。
提質增效,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橡膠種植是白沙縣的支柱產業,也是白沙縣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產業。全縣農業人口人均種植面積為5.6畝,人均保有橡膠產量居全國前列,橡膠收入占到農戶家庭收入的60%以上。因此增強“保險+期貨”保障效果,不斷化解橡膠價格風險,切實提高農戶種植收入,對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藍旻表示,一直以來在全國多個省市積極推動“保險+期貨”項目的落地。他介紹到,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支持下,2022年是浙商期貨聯合人保財險為白沙縣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服務的第五個年頭。浙商期貨成立專門研究團隊,針對橡膠行情進行細致分析和科學研判,充分發揮“保險+期貨”規避價格風險的效果,實現了白沙橡膠項目的“提質增效”。2022年項目共承保天然橡膠4000噸,覆蓋農戶27009戶,其中脫貧戶9827戶,最終實現賠付320.40萬元,賠付率達104.46%。通過實施“保險+期貨”,有效防范橡膠價格下跌風險,促進膠農增產豐收,有力地支持了鄉村振興。
在云南省瀾滄縣,橡膠價格“保險+期貨”項目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據藍旻介紹,瀾滄縣是云南省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當地經濟基礎仍比較薄弱,鞏固脫貧攻堅仍是當地的首要任務。2022年下半年,受新冠疫情及市場供需影響,橡膠價格的波動較為劇烈,創下新低,而“保險+期貨”項目的到來,減輕了膠農的擔心與焦慮。瀾滄縣“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共承保現貨3000噸,服務了當地2263戶膠農,其中包括2015戶脫貧戶,最終實現賠付221.22萬元。
藍旻介紹到,本次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一等獎,內心十分開心:“為交易所落地了項目、為公司帶來了業務、和保險公司達成了合作、為膠農帶來了收益,這是一個多贏的好事。”他表示,自2018年開始,浙商期貨連續5年在白沙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累計覆蓋現貨2.07萬噸,實現賠付1417.2萬元,服務膠農7萬余戶,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金融助力。浙商期貨也將繼續堅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用好期貨工具為農戶提供專業風險管理,不斷探索優化“保險+期貨”模式,以天然橡膠為支點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助力鄉村振興。(CIS)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