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生豬養殖行業走出周期低谷,龍頭上市企業出欄量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
近日牧原股份(002714)披露的2022年12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12月該公司銷售生豬602.7萬頭,銷售收入131.75億元,同比增長69.7%。2022年全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6120.1萬頭,銷售收入1197.63億元,同比增長59.5%。
對比2020年1811.5萬頭的出欄量,2022年牧原股份產出增幅明顯。這背后除行業整體趨勢外,或也得益于該公司養殖管理與成本管控的持續改善、對養殖技術的不斷創新及持續推進智能化養殖的努力,使其在周期波動中實現快速增長。
此前,牧原股份已發布上調2022年度生豬出欄區間預計的公告。公告顯示,牧原股份上調出欄量區間主要原因為2022年以來養豬生產成績持續改善,這得益于自2021年以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管理流程、強化考核落地等一系列的措施逐步見到成效。
據披露,牧原股份2022年上半年全程成活率在80%左右,PSY在24左右。截至2022年底,公司全程成活率已超85%,PSY在27左右,指標較年初已大幅提升。主要原因為公司對于豬群的疾病凈化、健康管理等措施的逐步落地,豬群健康狀況大幅改善。
2023年1月7日,牧原股份在互動問答平臺披露2022年12月份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略低于15.5元/kg,而在同年年初公司完全成本在16元/kg左右。在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該公司成本仍然能夠持續下降,除了加強生產管理,逐步解決由于發展過快導致的隱性成本上升外,前期在智能化方面布局所帶來的效率優勢也逐步顯現。
公開資料顯示,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牧原股份開始探索智能化養殖,自主研發新風空氣過濾系統、獨立通風系統、智能環控系統、智能飼喂系統等,通過優化生豬生長環境,提升豬群健康管理水平。同時,公司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智能設備協同作業,全產業鏈智能化運營,從結果來看,智能化的發展對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對于具有成本優勢的牧原未來的發展,業內也普遍保持樂觀情緒。
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公司能繁母豬存欄增長穩健,支撐公司未來出欄量增長,根據公司在22年2季度末(247.3萬頭)、3季度末(259.8萬頭)及年底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推算,23年公司生豬出欄量或有望達到7000萬頭。東亞前海研究員也認為,由于全產業鏈各環節優勢顯著,夯實公司低成本護城河,牧原出欄量有望繼續增長,2023年牧原生豬出欄量預計為7000萬頭。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