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菜系市場參與主體的多樣化,其貿易模式也經歷了從信息相對不透明、報價不靈活的“一口價”模式向信息公開透明的基差貿易等新型模式轉變,成為大波動行情中產業企業平穩經營的利器。據了解,當前八成以上的菜粕貿易均采用基差定價模式,使得菜粕期現貨市場結合更加緊密。
【資料圖】
基差交易成菜系主流貿易方式
近年來,為了滿足國內菜粕市場需求,進口菜粕數量穩步增長,進口菜粕占國內菜粕供應的比重顯著增加,2016/2017年度為26%,2019/2020年度增加至58%,2020/2021年度為56%,2021/2022年度進一步增加至64%。企業生產經營需要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隨著菜粕期貨的穩健運行,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基差貿易,通過采購基差合同和菜粕期貨點價,可以將較大的單邊價格波動風險轉化為較小的基差波動風險。油廠可以借此鎖定基本利潤,飼料企業、貿易商也能很好地鎖定貨源,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參與并利用好期貨市場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
菜籽壓榨企業通過基差貿易可以提前安排遠期銷售計劃,實現銷售與原料采購同步。壓榨企業在確定了原料采購成本和采購量之后,就可以在國內進行套期保值,并且提前利用基差合同銷售遠期菜粕,這樣有助于企業規避從原料進口到壓榨生產菜粕周期內的價格波動風險,鎖定利潤。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廈門建發物產有限公司(下稱廈門建發)在開展貿易經營的過程中與國際接軌,熟悉并熟練運用基差交易模式,形成了自有的風險把控體系。在貿易活動中,由于采購價格、加工生產價格中存在風險,公司廣泛采用期貨套期保值操作,將單邊價格風險轉移為基差風險。
“為了保護現貨敞口,規避市場價格風險,以及積極與客戶合作,推動基差交易,公司菜粕期貨套保比例長期維持在70%以上的高位,在近期的價格波動中,期貨方面的操作都較好地為公司和客戶實現了套期保值的目的,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廈門建發相關負責人說。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菜粕期貨為中小微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菜粕的主要用途是生產水產飼料,其下游貿易商和水產飼料企業呈現出規模小、分布廣的特征,抗風險能力有限。基差交易所占用的資金通常不到實際貨物價值的10%,中小微企業通過基差交易可以提前鎖定貨權,同時也節約了企業財務成本。通過靈活的基差交易操作,企業還有機會降低采購成本和增加銷售利潤。
方正中期期貨菜系研究員王亮亮認為,基差本質上反映了預期價差、地域價差、標的品質價差。由于菜粕絕大多數是進口菜籽壓榨生產的,從上游油籽端便是以基差貿易模式購入的,對于下游油、粕銷售奠定了很好的基差貿易基礎。目前菜粕的基差貿易模式在大中型企業中相對較為成熟,多以“一口價”配合基差定價對外報價,報價的多樣性也讓下游可選擇性更多,風險對沖組合也更多。
產業企業借“基差”避風險
今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不少企業積極主動尋找機會,利用基差來規避風險。
比如,提前建立虛擬庫存,規避高基差被動局面。“2022年,河南洛陽某菜粕貿易企業組織當地的貿易商同我們進行菜系行情的討論,并形成對應的策略。我們針對當前國際和國內宏觀情況,分析全球菜系供需格局,結合他們從業以來歷史情況的對比,建議貿易商可以通過期貨市場提前建立虛擬庫存。”格林大華期貨研究與投資咨詢部劉錦說,貿易商也普遍同意討論形成的意見,充分認識到當前的情況是從未遇到的,后續菜系供應端一旦出現短缺將會帶動國內菜粕價格的大幅上漲。他們一方面積極尋找貨源,遠赴俄羅斯進口菜籽;另一方面積極在盤面進行提前買入,通過轉月和不斷移倉的方式在期貨盤面上提前建立虛擬庫存。此外,積極向油廠購買基差,然后在盤面擇機進行點價,避免后續基差持續走強帶動盤面價格上漲帶來的被動點價和被動基差采購。
“目前菜粕基差貿易形式已經被貿易商賦予了新的意義,不再是被動接受基差,而是通過期貨市場進行提前的庫存備貨,利用期現貨之間的時間差,對現貨進行補充性采購,后期完成現貨方面采購后平倉盤面對等倉位,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劉錦說。
上海浦耀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貿易企業,主營蛋白、油脂和谷物,其中蛋白年貿易量350萬—400萬噸,以內貿為主,部分涉足進口業務。
“我們會根據對于供需和市場環境的預判,通過菜粕期貨進行套保或者套利對現貨頭寸進行保護。我們一直堅持以基差交易模式為主,適當結合盤面套利以及菜粕期權機會,降低貿易風險,提高貿易的單噸利潤。”上海浦耀貿易有限公司研投中心總監吳靈敏說。
吳靈敏在接受采訪時也告訴記者,公司是最早參與基差貿易的貿易商之一,特別是2011年以來,基差貿易權重不斷上升。“2022年單邊波動較大,公司單邊交易量明顯下降,基本以基差貿易為主。”吳靈敏說。
窮則變,變則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無處不在的市場風險,許多企業能跟著市場的發展及時轉換思路。在油菜籽加工行業,最為常見和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此為契機進入期貨市場,并有效靈活運用基差貿易來規避風險。正如吳靈敏所說:“基差貿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我們最重要且最穩定的利潤貢獻組成。”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