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周五夜盤,包括焦煤、焦炭在內的黑色系品種整體大幅下跌,一改近段時間以來的持續上漲行情。截至夜盤收盤,焦煤期貨主力合約跌幅3.56%,焦炭期貨主力合約跌幅4.17%,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跌幅2.83%,熱卷期貨主力合約跌幅3.07%,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跌幅2.73%。
中銀期貨黑色研究員呂肖華表示,隨著地產利多政策的出臺和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市場信心大幅改善,人們對未來的需求預期較為樂觀。市場認為,在黑色金屬整體低庫存、低利潤背景下,終端補庫推高鋼價,鋼廠補庫推高焦煤和焦炭等原料價格。在這個邏輯下,成本和成品的價格呈現螺旋式上漲。與此同時,隨著宏觀資金的介入,以螺紋鋼為代表的黑色金屬大幅增倉上揚,螺紋鋼期現結構由back轉變為contango,其基差一度達到-200左右,期現套利已經有了一定的盈利空間。不過,隨著交割的臨近和消費淡季的來臨,現貨市場有下跌的壓力,RB2301合約價格下跌向現貨靠攏,螺紋鋼作為此番黑色系品種價格上漲的“邏輯錨”,其下跌帶動整個黑色系品種下挫。
格林大華期貨黑色研究員紀曉云分析指出,目前焦炭第三輪提漲落地,并發起第四輪提漲,噸焦虧損幅度大幅減少,焦企提產,焦炭供給小幅增加,但因上游焦煤價格上漲,焦化廠未能扭虧為盈。下游鋼廠成材價格持續走高,高爐開工率提升,鐵水日產小幅增加,鋼廠補庫需求旺盛,焦炭供需雙增。近期焦炭期貨交易的是冬儲補庫邏輯,按往年規律,冬儲期間下游鋼廠補庫行為往往帶來現貨價格約四輪提漲,漲價幅度在200—500元/噸不等,今年已經三輪漲價,幅度在300元/噸,實際上已經與往年規律一致。考慮到焦炭現貨可漲空間已不大,下游鋼廠仍虧損,冬儲邏輯將逐步演繹完畢,下游的虧損將負反饋至爐料,因此焦炭價格很難再有大幅度上漲。
“近期第四輪提漲落地困難加大,也顯示了焦炭現貨繼續上漲乏力。周五焦炭期貨夜盤大跌,實際上也已經反應了這一現實。”紀曉云分析稱,從資金層面看,既有多單獲利了結,也有空頭介入,焦炭期貨盤面相當于已經提前交易了現貨兩輪提降,短期利空風險逐步釋放,后期走勢以振蕩為主。從倉單角度考慮,下周J2305合約下方2650元/噸一線具有很強支撐。
焦煤方面,紀曉云指出,供給端,近期煉焦煤各煤種價格快速上漲,主產地焦煤供給小幅增加,預估后期增量不會太大,因為部分煤礦年度生產任務完成,現有所減產;進口蒙煤通關量仍在800車左右,高位可能延續到元旦。需求端,近期焦化廠利潤好轉,生產積極性提升,高爐開工率提升,鐵水日產開始增加,生產環節耗煤量有所增加。冬儲需求下,下游仍在積極補庫。“總體看,近期焦煤供需均有所增加,供需總體緊平衡,其中冬儲為近期盤面上漲的主要驅動,后期冬儲影響逐漸減弱,下游焦化廠和鋼廠仍虧損,會負反饋至原料端,預計期價上方空間已不大,或以區間振蕩為主。周五夜盤增倉下跌,顯示空頭力量相對較強。”
“目前來看,宏觀因素將主導焦煤、焦炭價格走勢,地產融資‘三支箭’給了市場極大的信心,市場預期宏觀利好政策將持續出臺推動經濟增長。”呂肖華表示,長期焦炭基本面明顯好轉,2023年山西、內蒙、寧夏等多地4.3米焦爐和5.5米不達標焦爐的退出會大幅抬升焦化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焦化企業的利潤情況會得到改善,但是這不意味著焦炭均價上移,主要是因為焦煤的供應出現寬松。短期來看,焦化行業在連續提價后噸焦虧損下降,但依舊虧損。
“隨著我國與澳大利亞雙邊關系緩和,澳焦煤成為新增供應,2023年我國焦煤市場的供應將大幅增加。”呂肖華表示,今年1—10月焦煤進口上升29%,外蒙焦煤進口逐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俄羅斯焦煤進口出現明顯增長。與此同時,我國的焦煤產量也穩步增長,2022年1—10月中國焦煤增長2%。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沒有增長,而焦煤供應上升,焦煤市場出現過剩。
“短期來看,明年1月是鋼材消費淡季,鋼價在大幅上漲后,在消費淡季繼續振蕩下移的概率較大,而焦煤、焦炭作為原料,其價格對節前備庫已經有所反應,短期很難走出獨立行情,也會跟隨鋼價振蕩走弱。”呂肖華認為。
鐵礦石方面,財信期貨研究認為,鐵礦石供穩需增,庫存維持小幅波動,鐵礦石現實驅動向上(但鋼廠低利潤背景下或控制原料到貨量),考慮到鐵礦石估值已高,盤面或逐步進入多空博弈階段。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