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四季度以來,豬價整體呈現高位回落態勢,而從上周至本周來看,豬價不論現貨還是期貨端,更是出現一波流暢的大幅下跌。現貨價格來看,年內生豬最高價格出現在10月19日的28.52元/公斤,到12月12日最低向下調整至18.68元/公斤,跌幅接近10元/公斤,波動幅度巨大。而從期貨端來看,生豬2301合約也從10月高位24300元/噸跌至目前接近16500元/噸,創下了LH2301合約上市后的最低點,四季度期貨端跌幅可以說吞沒了LH2301合約自上市以來一路單邊上漲的全部漲幅。無論從期貨端還是現貨端的波動來看,都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
本輪下跌背后的主要動因來自于四季度供應端的集中出欄和需求端的不及預期。此前,由于市場認為四季度供需有缺口,一致看好四季度豬價,這也在9月及10月上旬催生了大量的二次育肥行為,同時伴隨行業的普遍壓欄,一方面加速了前期的豬價上漲,另一方面供給后移加劇了四季度的供應壓力,同時在10月份豬價高峰期,生豬行業養殖利潤能夠達到1000元/頭以上的高額利潤,高利潤之下也在刺激養殖端加速出欄以保護利潤。
再回到需求來看,實際上從今年上半年豬價開始快速走高后,生豬消費需求一直較差,表現在豬肉價格/生豬價格處于歷年的低位。正常來看,12月份以及1月份是春節前豬肉消費旺季,一方面有冬至前的腌臘旺季,另一方面有春節前的終端采購備貨,而從今年來看,腌臘需求同比偏差,各方渠道反饋至少有同比百分之20~30%的下降,主要還是受到疫情、豬價偏高、經濟差等多方面影響,可以說是旺季不旺。
本年度豬價的大幅波動,顯著超出了市場預期,這其中包含著基本面的不透明和很多難以量化的影響因素。比如行業產能,如果說按照官方目前產能已恢復至非瘟前正常水平,且處于相對過剩狀態,則難以解釋今年豬價從最低位上漲幅度接近150%。如果考慮到這其中加入了二次育肥的因素,作為重要的投機力量,加劇了市場的漲跌和波動,造成了助漲助跌態勢,那么當月理論生豬出欄量有多大比例進入了二次育肥渠道,難以統計容易有盲區。再考慮到全國生豬養殖省份眾多,區域采樣的代表性有限等因素,多種因素導致從市場認知到未來趨勢預判都難以做到相對精確和量化,這也導致了市場在盲目之下容易出現一窩蜂的上行中推漲和下行中踩踏的行為。
由于今年春節較早,目前距離春節也就一月有余的時間,這中間需要關注幾個因素,一是需求端,臨近冬至腌臘需求已經進入尾聲,接下來需要關注春節前的終端備貨,這部分消費預計在1月份才能有所顯現。另外,在疫情放松初期,可以看到國內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報復性消費,戶外餐飲消費依然低迷,真正見到消費復蘇或許還需要較長時間。另一方面,供應端仍有壓力,據了解目前仍有接近一半體量的二次育肥豬源沒有出欄,這部分預計在春節前要出欄,此外,12月下旬還有集團場加速出欄的壓力。總體來看,我們預計春節前生豬現貨價格或難以擺脫低迷態勢。而從期貨端來看,隨著本周豬價的下跌,目前1月及3月合約估值已經來到了養殖成本線下方,建議前期空單止盈。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