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溪一號徹底斷供后,歐洲供需量基本維持平穩,累庫速度并未顯著放緩。但是隨著歐洲出臺如限價等更激進的市場調控措施和俄方在沖突中面臨更大的壓力,歐氣價格從8月的極值價格迅速回落。但是目前歐洲供給增量除俄氣外仍缺可能,需求的降量程度仍不能確保旺季內歐洲庫存能最終位于安全水平以上,市場回落更多反映一種極端情緒的釋放,高降幅后或仍處在一個絕對高位的區間運行。后續仍需關注歐洲自身調控需求的落實力度及外圍市場對LNG貨源的壓力,市場高波動短期內仍將維持。
市場焦點
(資料圖)
歐氣價格在北溪一號陸續斷供過程中,價格不斷推高。8月末,俄羅斯計劃進行臨時新增的檢修后,歐氣價格一度達到300歐元/兆瓦時的歷史新高。但在我們之前的《能源評論:北溪一號全面停供對歐洲市場影響》中提到,歐洲市場在俄氣近期的斷供中顯得較為被動,而供給端目前基本無法彌補當前的減量,所以最終導致價格會對后續需求的波動顯得較為敏感。但是另一方面,在之前市場對于斷供已有較明顯反應,而俄氣的量被壓縮到一個相對低位后,其縮減對于歐洲的基本面總體格局影響已較小。因此9月2日檢修結束后俄方宣布北溪一號無限期停供,但市場卻并沒有在極端高價上進一步上沖,反而持續回落至今,下探150歐元/兆瓦時的價格。但后市不確定性因素中,利多因素仍然較多,短期內繼續回落至二季度時的震蕩區間或概率總體較小。
一、俄氣壓力接近極限,僵持市場等待政策落地
在俄羅斯宣布北溪一號無限期停供以后,歐洲各國采取進一步措施管控天然氣市場,包括設立終端最高價限制、征收天然氣稅等等,其中德國更是在9月21日將其國內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商Uniper國有化,以防止其倒閉。這些政策來看,盡管對于消費者的補助和限價無助于控制消費,但是目前歐氣熱值價格遠高于其他所有競爭性能源,因此設定限價后仍有驅動用戶控制消費的動力,這些側重于穩定市場秩序而非發力于基本面的政策仍然對緩解恐慌起到了一定作用。
8月俄氣供應量繼續縮減,總管輸量為25.5億方,只占歐洲供應量的9.01%,相比之下俄羅斯上半年對歐管輸量為397.1億方,占到了歐洲供應量的19.7%。9月北溪一號完全斷供之后,只有烏克蘭管道仍在輸送,目前平均供應量為0.56億方/日,預計9月總供應量為16.8億方,會占歐洲供應量的6.4%。這將導致歐洲供應量同比增幅從8月的-7.1%擴大到-10.6%。其他渠道供應量變化仍然較小,可見北溪一號的縮量與歐洲總供應量的縮減基本一致。但是目前俄氣進一步縮減的余地已經不多,同時俄方在戰爭上的被動和財政上的壓力使得其通過天然氣縮供來進行施壓的成本大幅提高,市場對于俄氣在目前基礎上繼續縮減的風險溢價有較明顯回落,遠月貼水在9月以來的回落過程中大幅走闊。
總體來看,歐洲目前采取措施穩定天然氣市場,同時進入9月后其消費量下滑幅度仍然保持前期的可觀水平,其累庫速度在俄氣進一步縮量后,仍然保持著前期穩定的速度,有望在進入去庫之前達到90%左右的庫容率。后續由于俄氣邊際影響已基本落實,在地緣政治沒有發生巨大轉向之前,歐洲市場的壓力更多會集中于自身需求壓制幅度與外圍市場對其高位水平LNG供應的影響。
二、國際價差維持高位水平,去庫季內風險初步定價
歐洲通過淡季內對俄氣外其他渠道高位采購而達到了一個高庫存的結果,8月LNG在其供給量中占到了30.1%,遠超2021年18.0%的水平。全球LNG供應在美國freeport液化站事故后總體維持平穩,其帶來的0.35億方/日的供給減量,從數據上來看沒有被其他渠道彌補,與美國總出口量縮減保持一致。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之前也談到今年年末僅有少量LNG項目投產,因此歐洲能否維持通過對亞太保持較高溢價來保障的高LNG供應水平,未來仍會得到考驗。
JKM價格在8月下旬歐洲市場沖高回落過程中,同步大幅下跌,目前歐洲-亞太價差仍然維持在高位水平。8月預期亞太LNG進口量較同期下降11.8%,仍然為年內低位水平。但其中中國LNG進口下降29.02%,表觀消費量也下降達3.58%,日韓則相對有所回升接近歷史同期水平。中國的工業需求偏弱和日韓發電量的相對平穩,使得目前亞太對LNG貨源的爭搶并未出現,總進口量接近各國長協量水平。后續在12月歐洲需求達到峰值時,亞太地區LNG需求量的回升會成為俄氣減無可減之后,歐洲供給端最大的威脅因素。
歐洲目前的高庫存無法完全化解冬季緊缺風險,市場只能不斷加碼風險溢價。我們看到目前供需推演下,北溪維持0供應量或者之前的20%供應能力的低供應量水平,只會在去庫季末期對歐洲庫存有一定影響,其絕對規模目前占比已經較小,已被市場較為充分的交易。
歐洲外圍市場在亞太需求弱勢和北美出口受阻后對歐洲市場的跟隨持續中斷,地域價差整體震蕩走闊。北美市場在持續增產后庫存水平得到一定修復,價格開始回落;亞太地區則因為中國需求弱勢而目前仍無起色,即使在歐洲市場近期回落后仍維持較為可觀的對歐折價。因此短期來看歐洲市場供給端壓力已隨著俄氣接近極端低位和外圍市場的相對疲軟而達到極限,不確定性因素回到了需求端的變化來。其市場的暴漲行情或受到遏制,但總體仍呈居高難下,關注氣溫下降后歐洲去庫速度和亞太LNG需求的恢復情況。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