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扎實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以“有解思維”解急難愁盼、惠企利民、精準普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之題,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堅持科學立法 解“急難愁盼”之題
自治區司法廳以科學立法推動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聚焦社會熱點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自治區人大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保護和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針對城鎮綠化、糧食安全等領域,審核協調修改《內蒙古自治區農用薄膜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內蒙古自治區城鎮綠化條例(草案)》《內蒙古自治區糧食儲備管理辦法(草案)》。為不斷擴大公眾參與度,提升工作透明度,充分利用立法專家庫與基層立法聯系點,每件立法項目均邀請3至5名立法專家參與審查、論證;立法項目的征集、審查等環節均征求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建議。截至目前,共收到專家意見3000多條、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建議1000多條。
【資料圖】
提供優質服務 解“惠企利民”之題
為暢通市場主體反映問題渠道,自治區司法廳會同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蒙企通”平臺專門開設企業“反映問題”窗口,平臺已覆蓋全區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接到反映問題347件,累計為企業清欠賬款、挽回損失10.9億元,努力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打造律師服務民營企業新平臺,與自治區工商聯共同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機關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實施意見》,全區282家商會與363家律師事務所建立聯系合作機制,舉辦專題講座1357場,開展“法治體檢”4219次,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律服務13417次,為鄉鎮企業直接挽回經濟損失累計達到4388萬余元。
優化法治宣傳 解“精準普法”之題
自治區司法廳持續提升內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品牌影響力,開展線下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活動。今年以來,“12348”話務量約12萬通,滿意率99.94%。今年一季度,全區各級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608件,為2557人次農牧民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經濟損失2401萬元。持續推進“萬名律師進鄉村”活動,打造內蒙古律師法律服務“金色品牌”。截至目前,全區參與活動律師達11235人次,參與活動律師事務所達830家,設立律師聯系點3193個,建立幫扶關系3751對,為基層農牧民提供各項公益法律服務36286次,受益群眾達39萬余人。為婦女兒童提供專業化、個性化且具有實際效應的普法服務,開展公益法治巡講309場;開展未成年人安全法律保護宣講活動87場,直接受益7900余人;開展校園青少年學生法治宣傳教育活動2495場,覆蓋青少年近35萬人,發放普法書籍24萬余冊。
聯動共聚合力 解“基層治理”之題
自治區司法廳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立多部門聯動協作機制,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精細化法律服務。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平臺建立市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11個,旗縣級55個,鄉鎮(街道)級333個,全區930個司法所與公安派出所聯建結對;在司法所和派出所“兩所聯動”協作機制基礎上,建立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四所一庭”協作聯動機制。全面推開“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新模式,今年第一季度,辦理援調對接法律援助案件984件。以實現“行政復議成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為目標,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思路,在全區所有司法所推行行政復議轉遞代辦點工作,實現群眾“足不出鎮”即可咨詢行政復議相關法律知識、申請行政復議。
以信息化賦能 解“提質增效”之題
為進一步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自治區司法廳開展行政審批統一監管平臺與自治區“一證一接口”系統實時對接,實現35項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與證照關聯,在全區首家打造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功能。持續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三臺融合”平臺在自治區、盟市、旗縣、鄉鎮司法所四級法律服務實體大廳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上線運行以來各級實體大廳共錄入法律服務數據12917條。研發“內蒙古掌上復議”小程序,并在蒙速辦App、司法廳網站設置入口,通過小程序進行行政復議申請、補正、查詢復議案件辦理進度。優化完善“智慧普法”平臺,實時抓取全網涉法信息,按月對涉法內容傳播途徑、傳播效果、覆蓋人群、覆蓋地域進行精準分析,加強普法宣傳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