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馳 范瑞恒
6月20日下午,一場禁毒教育宣講課在天津理工大學舉行,天津戒毒系統“蒲公英”宣講團成員、天津市港南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王愛文從毒品的危害、如何防毒拒毒等方面與在場的同學深入交流,反響熱烈。
這是天津戒毒系統禁毒宣講中的一場。
(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以“全民禁毒宣傳月”為主題,天津戒毒系統共派出民警超過1000人次,開展禁毒戒毒宣講近300場,涵蓋了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員工、學生、教師、戒毒康復人員等受眾群體,受眾人數達4萬人次。
“近年來,我們以預防為切口,以不同人群的訴求為導向,提供精準的禁毒宣講,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果。”天津市戒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希明表示。
主題宣講有重點
6月21日,薊州區盤山風景區,一場集宣講、藝術匯演、展覽于一體的禁毒知識傳播活動拉開大幕。
選擇盤山作為禁毒知識傳播的支點,天津市戒毒管理局、薊州區有著一拍即合的共識: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文化背景各異,通過這個場合,讓越來越多的人真正認識到毒品的危害,積少成多,傳播的外放效應會遞進式放大。
天津音樂學院畢業生張馨予在準備歌曲《生命的力量》的時候,了解了天津禁毒、戒毒的概況,為深受毒品危害的群體惋惜,為戒毒工作人員的付出感動。“唱上述歌曲的時候,我有了跟以往不一樣的體會。”她說。
來自安徽的游客曲江為活動點贊,寓教于樂、寓教于游、身心皆宜,是他的感受。
同一天,濱海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民警與東麗區某知名企業聯動,為該企業3000名員工送法上門。員工們分批次有序進場,看到有興趣的地方,時不時有人駐足,以至于后面的同事不得不輕聲提醒他們往前移動。為企業量身定做有關禁毒的知識宣講,是濱海戒毒所的工作內容之一。
6月25日,青泊洼強制隔離戒毒所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圖書館等單位的老師、員工到戒毒所,與戒毒人員同上一堂法治課,同演一場舞臺劇。“用活潑的方式演繹嚴肅的戒毒主題,沒有說教,但感化的力量直抵人心。”戒毒人員王某說。
常態宣講細無聲
與主題宣講相對應的,是日常的宣講教育。
面對青少年群體禁毒宣傳如何開展,面對社戒社康群體如何找到宣講切入點,面對社區的大爺大媽、寫字樓的白領又如何開展工作,是天津市戒毒管理局禁毒普法團隊經常考慮的問題。“面對禁毒大主題,如何常講常新,著實考驗人。”為了制作一個接地氣的課件,再三打磨已成上述普法團隊的家常便飯。
在禁毒普法團隊的引領帶動下,天津市北辰區東堤路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劉恬恬從小學二年級就是禁毒法治課的忠實聽眾,“內容不重樣,案例吸引人,我很喜歡聽。”幾年間,劉恬恬完成了從受教育者到傳播者的轉變,家里人、身邊的同學全成了她的宣講對象。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街道福苑里社區樊阿姨也經歷了劉恬恬同樣的過程,“一堂有關禁毒的法治課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她現在有一半的閑暇時間用來做社戒社康的志愿者。
“目前,我們正圍繞‘用好一個戒毒基地、成立十支宣傳隊伍、組織百場禁毒宣講、派出千名戒毒民警、服務萬個社區家庭’的行動目標,深挖戒毒民警專業優勢,將禁毒戒毒預防教育‘關口’前移,成立了‘蒲公英’禁毒宣傳團、‘燈塔’心理咨詢團等專業團隊,致力于為全民提供禁毒普法教育與心理健康服務,從群眾能聽懂、記得住、有效果的角度,專題開展情景表演、仿真展示、知識競賽等覆蓋全市的、全天候的禁毒知識普及與宣傳宣講活動。”天津市戒毒管理局副局長劉文喜介紹說。
整合資源有抓手
禁毒宣傳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需要統籌社會資源的有效協作。
近年來,在統籌社會資源方面,天津戒毒系統做了一些路徑探索。天津戒毒系統先后與南開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天津理工大學、南開中學、岳陽道小學等學校共建禁毒教育宣傳基地31座,建立“校園普法宣傳站”39個,14名戒毒民警被選聘為“校園禁毒戒毒普法輔導員”,3名戒毒民警被選聘為“校園普法副校長”,輻射師生規模超過2萬人。
在企業、鄉村、社區、商超、網吧、酒吧、地鐵站、汽車站、火車站、公園、物流快遞等場所,常年活躍著禁毒宣傳流動小分隊。“能調度這些場所全力配合,本身就是個‘細致活’,由此可見戒毒民警平日的功力儲備。”市民王禪評價。
在線上,依托“天津戒毒”微信公眾號,有關禁毒戒毒的新媒體矩陣已初步建立。工作人員常利用微信平臺推發新型毒品偽裝形式與拒毒防毒技巧,讓受眾一目了然。
復吸率的連年降低、戒斷率的不斷提升,見證著天津戒毒系統資源整合、法潤民心的功效。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系統觀念、法治思維謀劃禁毒宣講大傳播,同時,將以此為契機,在立足新發展階段中找準戒毒系統新定位,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創新戒毒工作新機制,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戒毒鐵軍新作為,推動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質量發展。”孫希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