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中全 通訊員 薄海燕 于淞合 王翠玲
毒品是萬惡之源,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全國法院毒品案件審判工作會議精神,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全省法院開展禁毒宣傳系列活動。
三級聯動 攜手共筑禁毒防線
(資料圖片)
2023年6月,吉林省高院刑事審判第三庭全體成員會同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二道區法院、經開區法院法官干警共同走進長春北海公園法治廣場,開展“禁毒普法進廣場宣傳周”活動。活動現場,法官干警們通過懸掛宣傳標語、設置宣傳展板、發放禁毒宣傳品、開展法律咨詢、進行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向群眾普及禁毒知識,還向圍觀群眾展示了仿真毒品模型,讓大家對各類毒品的形狀和樣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此次普法宣傳活動,共發放禁毒宣傳品900余件,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高質量審理毒品犯罪案件是開展宣傳工作的先決條件,吉林省高院刑三庭率先組織示范庭審,公開審理販賣毒品案件,邀請社區群眾旁聽庭審。整個庭審充分保障被告人和辯護人的各項權利,庭審過程規范有序,嚴謹高效,充分展示了法官高超的庭審駕馭能力。社區群眾普遍反映通過旁聽庭審深刻認識到了毒品犯罪的危害,吸毒販毒禍國殃民,必須堅決抵制。吉林省高院通過公開庭審、公開宣判、以案釋法等方式,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會效果。
利刃出鞘 全省多家法院集中宣判
在第36個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之際,全省9家法院對48名被告人進行集中公開宣判,案件涉及販賣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等罪名,其中判處五年以上重刑的有13人,有效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對毒品犯罪起到震懾作用,體現了對毒品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和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堅定決心。
牢固樹立“精品工程”意識,通過公開發布精品典型案例,打好禁毒宣傳“主動仗”。典型案例中,有的被告人跨境走私、販賣大宗毒品,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最終被依法判處極刑;有的被告人心存僥幸,從境外購買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并采用寄遞方式走私入境,多次通過網絡向他人販賣。走私、販賣、運輸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已經構成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罪,這些被告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典型案例的發布對于統一裁判標準和法律適用,提升打擊犯罪和社會治理成效,發揮教育、評價、指引、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法護校園 青春作伴綠色無毒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但防范意識不足,辨識能力較弱。毒品具有成癮性,一旦沾染,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個別青少年甚至誤入歧途,走上了毒品違法犯罪道路。全省各級法院高度重視對青少年的禁毒宣傳教育。以法治副校長工作平臺為依托,長春、吉林、四平、白山等地法院多次組織校園宣講,為2000余名師生進行了禁毒法治教育。校園宣講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廣大青少年識毒、防毒、拒毒能力,營造了濃厚的校園禁毒氛圍。
為了讓更多群眾了解禁毒知識,全省法院積極開展“禁毒宣傳進萬家”活動。在人流密集的社區街道、鄉鎮集市、商業鋪戶、站前廣場等地,全省三級法院的法官干警采用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宣傳手冊、進行法律咨詢等方式,結合審理的典型案例,為群眾講解毒品危害,讓群眾自覺遠離毒品。活動現場,法官們還耐心接受群眾咨詢,解答法律難題,做到禁毒、普法兩不誤。這種零距離、沉浸式的普法方式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延邊兩級法院還深入幫扶企業進行禁毒宣傳,助力企業健康綠色無毒發展,為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據了解,吉林省高院始終高度重視毒品犯罪案件的審理和禁毒宣傳工作,積極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推動禁毒工作高質量發展。今年年初,吉林省高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毒品犯罪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法院認真履行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加強對禁毒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組織領導,將禁毒工作列入本單位總體工作規劃,制定工作方案,抓好貫徹落實,高站位統籌推進禁毒工作向縱深發展,積極探索禁毒合作共治新舉措,形成嚴厲懲治毒品犯罪的強大聲勢。全省法院將常態化禁毒宣傳納入日常工作機制,依托審判資源優勢,通過庭審直播、以案釋法、法治副校長進校園、法官進網格、微信公眾號推送禁毒知識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性、常態化開展禁毒法治教育。針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的禁毒隱患、社會治理漏洞和短板,及時發送司法建議,促進相關部門進行源頭治理、日常管控,努力將毒品違法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
下一步,吉林省高院將組建毒品審判專業化團隊,統籌開展毒品審判業務指導、普法宣傳等工作,還將持續推動禁毒宣傳制度化建設,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在制定規范性文件、信息共享、業務交流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深入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共同構建更為嚴密的禁毒防控體系,更好服務平安吉林、法治吉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