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法治時評
今年5月31日是第36個世界無煙日,今年世界無煙日活動主題為“無煙為成長護航”。連日來,全國各地開展了無煙科普宣傳進校園、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等活動,向公眾普及控煙禁煙知識,進一步加強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對控煙理念的理解和認同。
吸煙有害健康是社會各界共識。近年來,我國總體吸煙率持續下降,但降幅低,并且吸煙低齡化現象明顯。為推動青少年遠離煙草,營造良好的控煙氛圍,我國作出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相關工作部署。2021年6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僅明確了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動場所全面禁煙,不得向未成年人售煙,而且要求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草銷售網點,還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作出了處罰規定,這些內容為未成年人營造無煙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盡管各地都在積極推動相關法律實施,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比如從近期發布的《2022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看,在全國多個城市,學校周邊煙草銷售點仍較多,一些卷煙銷售點既沒有按照法律要求擺放“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的標識,也沒有按照規定查驗未成年人身份證明等。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不法零售商將香煙拆零,為學生買煙提供便利。此外,校門前家長吸煙現象較為普遍。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守護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這既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老師和家長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也需要有關方面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同時,進一步強化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每個人都嚴格遵守控煙法律和相關規定,積極履行法定控煙職責,共同為孩子們營造清新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