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2年7月,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村民孫玉河看到有人往村里黃水坡地塊的玉米地里傾倒建筑垃圾,遂立即通過手機掃碼登錄數治基礎助手“全民+”小程序反映情況。很快,宋欽麗等3名網格員通過數字鄉村基層治理工作終端鎖定位置,先后趕到現場制止,并上報上級環保部門,當天就對這起破壞基本農田的案件完成處理。
5分鐘響應,30分鐘上門,這是曲家村通過建立靈敏高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實現群眾訴求家門口解決的生動實踐。曲家村以黨建為引領,持續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以建設網格化“潤澤”品牌為抓手,把服務群眾各項工作嵌入網格,并以數字賦能基層治理,調動“全網”力量為群眾服務,實現“訴求快響應、服務零距離、管理全覆蓋”。據了解,曲家村已連續35年零上訪、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村里大小事務都由村民說了算,90%的村民訴求在家門口得到解決,真正做到微事不出門、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曲家村村委會主任王曉慶向《法治日報》記者道出了曲家村依法治村的法寶——“3456”治村機制(三網管村、四會議事、五度發力、六步理事)。
據介紹,曲家村把新時代法治鄉村建設落到實處,打造“曲”速達、“家”歡樂、“村”無憂三個網格,依托“鄉村治理云平臺+鄉村治理戶戶通平臺”實現村民線上點單、網格員線下速達;構建支委會統領、村代會定事、村委會辦事、監委會監事的村級組織責任體系;在法治鄉村建設中從黨建引領力、戰斗力、執行力、滲透力、創造力五個維度發力,在融合發展中拓展深度、在保障村民合法權益中提升速度、在常態化法治服務中注重精度、在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中凸顯溫度、在筑牢堅實法治根基中增加力度;對于村內重要事項,在“四議兩公開”基礎上增加群眾動議、征集民意兩個環節,“六步理事”更加順應民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
曲家村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是鮑家街道乃至歷城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歷城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構建以“和”為目的、“治”為手段、“善”為導向的“和治善城”品牌體系,以基層治理方式精細化、管理自治化、服務多元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并通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歷城區委政法委依托三級綜治中心聯動推進區級、街道、社區(村)三級矛調中心建設,扎實開展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積極融合訴求受理、風險預防、矛盾調解、法律援助、訴訟服務、勞動仲裁等職能,實現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感謝你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美好安定的治安環境;感謝你們給了人民群眾滿滿的安全感與踏實感;更感謝你們為警民魚水情譜寫了一首新曲,作為一名普通群眾,定當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不遺余力地和人民警察一起創建和諧社會……”4月28日,吳女士把一封致謝信和一面寫有“為民排憂 情深似海 盡職盡責 關愛百姓”的錦旗送到了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分局唐冶派出所,對民警用心用情、綜合施策化解矛盾糾紛表示感謝。
原來,吳女士的孩子和同班同學因瑣碎小事常發生矛盾,學校老師多次調解無果,雙方家長也因此焦慮并發生糾紛。無奈之下,雙方家長求助派出所,經民警多次走訪學校老師、同年級學生,找到矛盾癥結,并與雙方家長、學校老師約定到派出所進行當面調解。在民警數小時的調解勸說下,雙方“疙瘩”最終解開。
為傳承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推進平安社區建設,唐冶派出所近年來以爭創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指引,抓牢“以黨建引領聚警心、走群眾路線贏民心”兩大抓手,以“執法規范化、打防合成化、服務標準化”為標準,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隊伍過得硬”四項目標,全力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先后通過建立警保聯動工作機制、創新“律師駐所、警司聯調”機制、建立以“警民”“警保”“警銀”“警校”“警企”等為基礎的“平安聯盟”隊伍等方式,在打造“黨建引領、依靠群眾、源頭預防、依法治理、減少矛盾、促進和諧”的新格局中推動工作見實效、結碩果。
“歷城區將持續擦亮‘和治善城’品牌,推進‘萬警進萬家’‘無訟社區’創建和‘檢察官+網格’活動,以新模式、新機制、新方法多點開花為基層治理賦能增色,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歷城大地落地生根、與時俱進。”歷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衛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