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通訊員 黃國暢 魏來 張碩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該部黨委以“雙六行動”為抓手,廣泛開展“六大領航行動”,引導科技人員踐行“六大崗位行動”,以新氣象、新作為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相關資料圖)
作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學技術總體部、智囊團,高端人才蓄水池、孵化器,這些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把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航天發射任務全過程各領域,以實干實效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卡脖子的痛點在哪里,我們總體人的戰場就在哪里。”談及高質量發展,技術部工程師晏政說。作為航空宇航專業博士,晏政全程參與執行了文昌發射場建設發展,在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空間站建造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中屢建奇功。
近年來,文昌發射場全面進入高密度任務狀態,一項項國家級工程、一發發國字號任務接踵而至,未來還有載人登月、重型火箭等系列重大任務。晏政和同事們深知,只有創新超越,方能自立自強。
氫箱置換是確保低溫火箭飛行安全的關鍵項目,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晏政從2015年便開始進行氫箱置換相關研究,并在任務中開展工程實踐,帶領課題組編寫該項技術規程,多次在航天發射任務中成功應用。同時,晏政還和項目組同事圍繞液氧煤油并行加注技術展開攻關,為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提升了火箭發射工作效率。
把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技術部高級工程師楊文十年磨一劍,為航天發射任務高質量發展注入全部心血。
工業智能、工業大數據及應用,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十余項……楊文這名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博士,持續推動發射場地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建設工作。針對發射場地面系統基礎設施規模和復雜性不斷增加帶來的運維難度增大問題,楊文深入研究,帶領團隊打造智能高效、自主可控的地面設備系統勤務保障網,形成面向大型關鍵基礎設施和系統的安全監測方法技術,有效降低了監控系統的誤報率,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在航天發射任務應用中成效明顯。
對于對技術部某室副主任陳少將來說,高質量發展是干出來的,航天發射是拼出來的。針對文昌發射場緯度低、高鹽高溫高濕特點,近年來,陳少將帶領團隊不斷研究創新,開展火星探測任務中低溫推進劑彈性保障策略研究、某推進劑加注監測系統液體動態顯示技術研究等多項重點課題。針對地面設備特點,研發了多源信號融合遠程安全監測裝置、軌道自動除銹機器人等多種創新技術。特別是提出的火星探測任務低溫推進劑彈性保障策略,通過統籌推進劑籌措計劃優化系統準備工作和提升籌措過程可靠性,實現低溫推進劑彈性保障。
陳少將說:“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我將和同事們一道,堅定不移推動航天發射高質量發展。”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全體科技人員表示,將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再創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