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次100萬貨款拿不回來,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感謝法院同志盡心盡力為我追回!”當事人陳先生(化名)日前在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與對方當事人何老先生簽訂調解協議后,感激地說。法院當場向雙方送達民事調解書及生效證明書,據悉,該案從立案到調解結案僅耗時13個工作日。
小伙誤轉百萬貨款給同姓老客戶
陳先生與何老先生在多年前有業務往來。4月16日,陳先生向客戶小何支付貨款時,因未仔細核對收款人信息,誤將100萬元轉給同姓的何老先生。轉賬后,陳先生發現失誤,立即到就近的銀行網點試圖攔截,但由于該筆款項為實時到賬款,銀行無法攔截。事已至此,陳先生唯有翻出何老先生的電話,向其說明情況。
何老先生誤以為詐騙,拒絕返還
年過七旬的何老先生早年在東莞經商,2018年已返鄉重慶養老。接到陳先生的電話后,何老先生警覺意識強,因陳先生與其久未聯系,而銀行卡早已丟失,也未曾開通手機銀行和短信服務,無法核實陳先生所說的百萬轉賬事情真假。因此,何老先生認為是電信詐騙,并沒有理會。隨后陳先生向公安報案,雖然警察致電何老先生勸說,但未能消除誤會,何老先生認定此為騙局。
法院耐心調解化困境
老黨員何老先生立刻歸還款項
無奈下的陳先生于4月19日跑到法院起訴,申請凍結何老先生賬戶中的100萬元。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立案受理該宗不當得利糾紛后,立即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將案件轉入調解階段。專職調解員洪旭立刻與何老先生取得聯系,通過電話和微信,利用圖文耐心向老人家解釋事情來龍去脈,釋法明理,說服了何老先生接受調解員的建議;老人家到銀行查詢賬戶余額,發現自己的銀行賬號確有陳先生轉入的100萬元。事情終于撥云現日,何老先生立刻向調解員表示“我是一名老黨員,不管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不是我的,一分都不會拿,愿意將款項退還給小陳。但款項已被法院查封凍結,無法處理”。為表示慎重,何老先生專門從重慶來到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與陳先生一起解決問題。經調解員居中協調,雙方協商一致待調解協議簽署后,法院申請執行劃款,由此產生的相關費用由陳先生自愿承擔;同時,陳先生額外支付何老先生的差旅費作為補償。這場烏龍最終得以妥善化解。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