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主播進行網絡銷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尤其短視頻的加持下,催生出一大批主播,各謀其業倒也無可厚非,但由于網絡信息閉塞和真實商品的實際情況有所偏差,引發出不少的造假摻假事件。
本身網紅主播有著很大的用戶群體,然后網紅主播的能力和責任也是參差不齊,有些主播帶貨確實是把好的產品帶個廣大用戶,也帶動了地方經濟這也是好事,但魚龍混雜之下,依舊有人喜歡偷梁換柱,甚至自己都不懂的產品就大肆宣傳,這樣的事出現很多到不足為奇。
去年9月,揚州市民李先生在直播里看到有主播在推銷一款牛肉干。主播說,這款牛肉干產地是內蒙古,所選用的牛肉都來自草原牛,綠色健康口感好。李先生隨即點擊購買鏈接,以99元的價格購買了4袋牛肉干。
幾天后,李先生收到了店家寄來的牛肉干,當即拆封包裝,嘗嘗味道。牛肉干放到嘴里咀嚼了幾下后,李先生皺起了眉頭,這個口感和他此前吃過的牛肉干不一樣。他仔細看了看包裝,發現包裝袋上只寫著“肉干”字樣,難道商家做虛假宣傳,賣的不是牛肉干?隨后,李先生來到揚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小紀派出所報警。民警將李先生購買的“牛肉干”送至南京一家食品檢驗機構檢驗,結果顯示,這款“牛肉干”里面牛肉的成分為零,鴨肉的成分為100%!
通過查詢李先生的購買信息,民警獲悉,李先生買的“牛肉干”,都是蘇州某電商公司出售的。民警趕赴蘇州調查了解到,該電商公司是三名老板合伙經營的,公司里還有10多名客服人員。民警了解得知,該公司自去年7月以來,幫助內蒙古某食品公司在網上銷售“牛肉干”,與該公司一起為食品公司服務的,還有一家成都的傳媒公司。三家公司形成了食品公司生產、傳媒公司推廣、電商公司銷售的合作模式。
在這家電商公司,民警查獲17箱“牛肉干”,都是顧客退貨寄回來的。民警將電商公司的3名老板以及10多名客服全部抓獲。據了解,3名老板中,有兩人在當地從事線上螃蟹銷售,另一名老板蘇某則是一名“淘客”。所謂“淘客”,就是線上銷售的掮客,他們幫助實體企業聯系電商公司、推廣公司,打造網店,進行線上銷售。蘇某供述,去年7月,他的一位“淘客”朋友湖北人吳某和他聯系,說要幫助內蒙古某食品公司牽線搭橋,在網上銷售“牛肉干”。隨后,蘇某與兩名熟人合伙開了電商公司,吳某則聯系成都的傳媒公司,負責宣傳推廣。
去年11月初,民警兵分三路,一路奔赴武漢,將“淘客”吳某抓獲;另外兩路分別奔赴四川成都和內蒙古呼和浩特進一步偵查。在成都,民警掌握了傳媒公司負責人梁某的信息,將其抓獲;在呼和浩特,也成功將食品公司老板云某拿下。至此,涉及該案的三家公司的近2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經調查發現,該犯罪團伙2020年7月至11月銷售額累計800余萬元。
一般來說,只要制作味道相似以假亂真的產品大多數消費者也很難去辨別發現,再加上網絡本身對產品鑒別的弊端性哪怕買到假的,很多都會對其忽略掉。
其實網購產品其實是有一定價格優勢,同時供其選擇的產品也多,也很方便,但對消費者來說一定不要貪圖便宜,況且貨比三家也是尤為重要。而對于這樣的商家和主播則是在透支粉絲,也在給行業抹黑。
面對市場中的較大競爭,出現假貨和水貨變成市場里的老生常談之事了,這就需要制定更多法律規矩,保障商家自身利益的時候,更要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不斷優化這個市場,讓大家權益都能得到更好保障才是。
信息來源:上海熱線、中國網、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