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30日訊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創新引領走在前 聚力實現新突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介紹我省開展平安山東建設工作情況。
嚴打經濟領域違法犯罪,去年共立經濟案件7243起
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副主任孫成良介紹,近年來,平安山東建設格局更加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成效突出,打擊突出違法犯罪戰果顯著,法治環境不斷優化,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有效夯實,先進典型示范引領效應凸顯。
2021年,全省偵辦涉黑案件10起、惡勢力集團案件57起;依法嚴打各類違法犯罪,破獲刑事案件11.08萬起,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破獲電詐及關聯犯罪案件3.4萬起,止付資金416.5億元,萬人發案數全國最低。人民群眾對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滿意度達97.38%,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嚴厲打擊經濟領域違法犯罪,2021年共立經濟案件7243起,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100多億元。在2021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我省法治環境排名第一。
另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訴源治理,2021年全省法院收案同比下降11.3%,是全國降幅最大的省份。
今年平安建設創新“施工圖”瞄準十個方面
孫成良介紹,2022年山東重點圍繞十個方面,切實推進平安建設創新,服務高質量發展。
其中包括,抓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創新,切實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啟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規范化建設推進年活動,特別是開展穩評工作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沿黃9市的涉黃河生態保護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堅持應評盡評。
抓實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切實筑牢平安山東建設根基。全力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達標驗收工作,開展“綜治中心建設提升”工程,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規范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攻堅。
抓實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創新,切實從根本上遏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升級掃黑除惡線索案件智能化管理平臺,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掃黑除惡“固本清源”專項整治行動,開展無黑、無惡、無霸痞“三無”創建活動。
抓實執法司法監督創新,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防止過度執法、粗暴執法,推動執法司法問題整治常態化,分系統、分層次開展“點穴式”專項整治,開展涉法涉訴信訪“四查四清四到位”專項行動和頑瘴痼疾、重大案件掛牌攻堅行動。
抓實保護人民群眾安全創新,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加強安全生產領域立法執法力度;創新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和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制度;加強重點人群服務管理和幫扶救助,強化重點人員和重點物品動態管控,嚴防發生極端案(事)件。
抓實優化法治環境創新,切實提升法治服務保障能力。深入開展涉眾型經濟犯罪風險排查、打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專項行動;積極穩妥推進破產審判制度創新,繼續探索完善破產預重整機制,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破產挽救機制,盡最大努力讓更多企業渡過難關。
抓實智能化治理創新,切實以數字技術賦能平安建設。打造智能化平安建設新模式,深化全省政法機關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深化“雪亮工程”智能應用,提升綜合預警能力和應急指揮調度水平等。
抓實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創新,切實構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出臺關于深化平安山東創建活動的意見,組織開展平安建設基層和行業創建活動。
抓實“放管服”改革創新,切實提供便民利民的暖心服務。加快推動一站式建設向基層、向社會、向網上、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推動更多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和“一站辦”“一次辦”。
抓實平安建設重點工作創新,切實在攻堅克難中打開新局面。認真梳理、緊緊扭住省級層面各行業、各領域影響社會平安穩定的1到2個突出問題,實施“創新平安山東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護航工程。
2018年以來山東法院共受理各類破產案件6267件
省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新聞發言人王闖介紹,近年來,山東法院全面加強破產審判工作,2018年以來共受理各類破產案件6267件,化解不良資產約7000億元,盤活存量資產約1300億元,切斷擔保圈債務額約4300億元,安置企業職工約18.5萬人。
我省開辟破產處置綠色通道。破產結案數量實現連續三年翻倍增長,破產案件平均審理時間從1234天下降至753天,簡案快審程序案件壓縮到6個月以下,最短用時36天,持續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山東破產企業一般體量較大,為盡可能減輕破產對地方的經濟震蕩、促進企業重生,全省法院對涉及國家重要產業、具備核心技術和挽救價值的困難企業積極引導走重整救治路徑,2018年以來促成破產重整和解結案698件,高于全國法院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對“侵害未成年人”應報不報、造成嚴重后果的,啟動責任追究機制
“強制報告和入職查詢制度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密切相關,對從源頭上減少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發生、破解案件發現難、報案不及時等有重要意義。”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新聞發言人、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振忠說,省檢察院會同相關八部門下發了貫徹落實強制報告制度意見的通知,根據開展情況發現,強制報告案件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衛健部門和醫院報告的案件占比達81.3%。
我省要求,對應報告不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未履行入職查詢職責的啟動責任追究機制。各部門采取專門通知、會議部署、抽查督導等多種方式,確保本系統的一線工作人員對該項制度“應知盡知”。另外,還注重延伸檢察保護觸角,動員基層社會組織力量,加強農村偏遠地區未成年人保護,編織起一道橫到邊、縱到底的未成年人社會綜合保護網。
確有困難刑釋人員可申請辦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
對刑滿釋放人員的幫扶救助,是安置幫教工作的重要內容。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齊延安介紹,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落實社會保險政策,“符合申領失業保險條件的刑釋解教人員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已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可按規定繼續參保繳費,退休(退職)人員按服刑或勞教前的標準繼續領取基本養老金。已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按規定繼續繳費或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或基礎養老金。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力保障了安置幫教對象的合法權益。
我省鼓勵自謀職業,幫教扶持從事個體經營,對從事個體經營、籌集資金確有困難的刑釋人員,可申請辦理期限不超過2年最高限額5萬元(婦女可放寬到8萬元)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可展期1次)。
目前,我省已建成運行新航基地、黃河驛站、曙光基地、中途之家等97個以政府投入為主,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于一體的過渡性安置基地和460余家依托社會企業建成的各類安置基地。去年,全省安置幫教基地共組織開展刑滿釋放人員就業培訓2456人次,安置救助有臨時性困難和“三無”人員338人次,協調安置就業7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