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審計重點干這些事
1.聚焦政策加強監督
加強對惠企利民政策、國企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審計
2.聚焦民生加強監督
開展“三醫聯動”改革、醫療保險基金、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等審計
3.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監督
加強對國企改革、國資管理、境外投資、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
4.聚焦權力加強監督
組織開展水資源保護利用、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小清河復航工程等審計
加大對財政資源統籌、政府專項債、重大公共工程投資等審計力度
5.聚焦整改加大力度
建立審計整改清單制度,加強審計整改結果運用和公開力度,建立健全整改約談等機制
2月15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全省審計重點工作。新黃河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全省審計機關共審計單位5198個,查出違規金額162.52億元、損失浪費金額62.11億元,促進增收節支164.8億元;2022年,山東將加強對惠企利民政策、國企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審計,加大對財政資源統籌、政府專項債、重大公共工程投資等審計力度。
山東去年審計追回醫保基金5512萬元
審計被喻為改革“催化劑”。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一年,山東省重點選取99戶國有企業,組織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對全省國資國企重點改革事項推進情況進行審計,從法人治理結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等方面,揭示出改革任務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經營和財務風險較高、部分重大投資項目存在損失等問題。在地方金融改革方面,山東省審計部門還對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泰山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省屬非銀行金融企業資產質量和風險管控情況進行審計,重點揭示了投資項目形成損失、資金投向限控領域、財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此外,2021年,在鄉村振興審計中,山東省一方面重點關注鄉村產業發展情況,揭示出有些產業園區建設效果不佳,部分專項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或閑置等問題。另一方面,重點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情況,揭示出后續維護不到位、建成后閑置或設施損毀等問題。這些通過審計揭示的問題,又通過分析原因、提出建議,促進增強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
在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上,2021年,山東重點對青島、濰坊等15市開展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為1945名低保特困、殘疾人員等辦理參保,督促將10824名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保障范圍,促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問題有效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金落實到個人賬戶101.46億元。對濟南、日照等8市16縣(區)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對濟南、淄博等7市16縣開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審計調查,推動完成6251套長期未建成的住房、分配長期閑置公租房1551套。同時,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審計,促進撥付公共衛生補助等專項資金3.69億元;追回醫保基金5512萬元,督促醫療機構退還多收取患者費用1400余萬元。約談或通報批評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141人。
山東今年將開展小清河復航工程等審計
2022年,審計將緊跟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行動”“七網”等決策部署,關注項目化推進、集成化保障、市場化運作情況,促進省級統籌新增能耗和土地指標向重點領域傾斜集聚。2022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的緊要關口,審計將加強對惠企利民政策、國企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審計,關注財政直達資金機制建立,“政策包”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產業升級、加速動能轉換等方面作用發揮情況。
山東將盯住“一老一小”、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組織開展“三醫聯動”改革、醫療保險基金、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等審計,推動兜牢民生底線。組織對濟南、東營、煙臺等7市開展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圍繞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目標,摸清資金規模、保障對象人數和保障標準增長變化情況,揭示資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政策執行中的突出問題,推動完善優化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組織開展全省科技創新政策落實及資金績效審計,推動科技政策和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聚焦“五個振興”,繼續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審計,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高質量打造“齊魯樣板”。
據介紹,山東還將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水資源保護利用、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小清河復航工程等審計,持續關注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政策落實情況。圍繞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加大對財政資源統籌、政府專項債、重大公共工程投資等審計力度,推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
同時,持續關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廉潔從政以及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全面客觀、歷史辯證地看待審計發現的問題,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另外,還將加強審計整改結果運用和公開力度,建立健全整改約談等機制,對拒不整改、推諉整改、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提請有關部門依規依紀依法追責問責。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