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省城大街小巷年味正濃,各大文創街區里,藏著滿滿的創意與驚喜,吸引眾多游客市民前來打卡感受濃烈喜慶的節日氛圍,消費活力旺。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連日走訪合肥多個特色街區,網紅餐飲、首店潮牌、“財神”發紅包……各大商圈紛紛推出虎年“花式玩法”,滿足消費者日益高漲的節日消費需求,線下商業體也迎來久違的“高流量”。
工業小鎮里
“傳統年味”與當代藝術的碰撞
“一幅年畫的制作通常要上六至八道彩才能完成,而大型復雜的年畫需要36塊雕版組合,這些年畫全部都是純手工制作。”18日下午,記者在合柴1972文創園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里看到,正在舉辦的楊家埠木板年畫展前,不少市民駐足欣賞。“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貼年畫,年畫一貼,年味就來了。現在物質更豐富了,但還是喜歡這種傳統文化,買幾張貼在家里看著喜慶。”愛好收集年畫的蘇女士告訴記者,她打算多買幾幅年畫當作送給親朋好友的新年禮物。
“將紅墨調和后平涂于木刻版凸面,以生宣復刻,讓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新鮮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現。”講解員邊向參觀者介紹邊演示操作。片刻間,一只只生肖動物、娃娃木版年畫便呈現在紙上。年畫按張貼部位可分為門神類、炕頭畫類、窗簾畫類、中堂畫類、條屏畫類等,記者看到,現場展出上百款主題年畫,題材涉及風俗民情、神話傳說等,年年有余、吉星高照等一幅幅色彩明快、造型新穎的木板年畫吸引眾多愛好者嘗試體驗。“以前認為制作年畫很簡單,通過這次學習發現,一張年畫的‘誕生’分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多道工序。要先將畫稿勾勒出黑線稿,貼至木板上雕刻出主線版,待印出主線稿后再分別不同顏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裝裱而成。”市民程先生表示,偶然結識年畫展,讓他對傳統文化又增添更深的認識。
穿梭在時光博物館里回味兒時年味;徜徉情景街解鎖曾經的標志建筑……從火熱的工業生產到喚醒城市記憶的創意產業,春節將至,合柴1972正以獨特方式迸發新春文化活力。記者看到,趣味十足的戶外現代雕塑、灑滿陽光的玻璃房、閃耀著歲月印記的紅磚灰瓦等場景,拍照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家電故事館里,“復古街”也成為不少市民拍照打卡的“網紅點”,長江飯店、合肥火車站、老字號綢緞店等經典地標洋溢著喜慶元素,勾起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當代美術館里,“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或展現美好向往的實踐,或運用獨特視角傳遞藝術語言,不少市民在作品前駐足觀看,品味“文化年貨”的富足。
市井煙火里
“溫情年味”與傳統年俗的共融
青磚黛瓦馬頭墻的清秀里透露著市井煙火氣,霓虹燈光閃爍著迎新年的樂趣。在1912金大地東西街區,糖人、祈福簽、紅燈籠點亮街區的新春色彩。記者看到,位于西街入口舉辦的東西市集,匯集最具年味的傳統民俗、工坊手作等,讓消費者體驗過年新方式、收獲節日新樂趣,各種虎年陳設也吸引不少市民留影。“虎元素”商品備受消費者青睞,銷量火爆。記者看到,一款“虎”形頭枕造型令人忍俊不禁;虎年吉祥物鑰匙收納,不僅樣式可愛,更內藏“乾坤”,顏值與實力并存;萌萌的虎頭中國風唐裝更受到不少親子家庭的喜愛。
逛市集、賞民俗、看表演,為了吸引客流,一些商業體還推出了“年味兒”十足的特色主題活動。1月19日中午,記者在合肥融創文旅城看到,精彩紛呈的迎新春活動火熱開展,市民游樂園、打年貨的熱情高漲。“孩子放假了帶他過來玩,提前感受一下年味。”鄒女士告訴記者,平時沒有時間游玩,趁著放寒假接觸年俗,體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增添孩子假期的樂趣。據介紹,2月1日至15日期間,文旅城將舉辦瑞虎雄獅、賀歲巡游、民俗雜耍等多場特色表演,觀“財神”派發利是紅包,品傳統年味珍饈成為眾多市民春節假期歡度創意新年的新方式。
在合肥罍街,夜晚的流光溢彩映照著春節的喜慶氣氛。1月19日晚,記者在街區看到,吳山貢鵝、徽商故里、胡興堂、耿福興等承載著濃濃思鄉情的老字號特色美食,成為不少合肥市民追尋年味的選擇。記者注意到,由商家精心搭配推出的新年禮盒裝伴手禮受到消費者歡迎。街區里流光溢彩的花燈長廊吸引游人駐足流連,漢服展示店里,新款漢服吸引不少愛好者的目光,商家也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體驗。“現在‘90后’‘00后’對國風國潮很感興趣,在春節期間舉辦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線下活動,能夠吸引年輕客群。”
鶴渚廊橋上長紅燈籠閃耀古鎮新春夜色;各戶門口標有姓氏紅字的紙糊燈籠別具一番韻味……記者在三河古鎮看到,新春裝飾中,不少燈籠在設計有各式傳統吉祥紋理圖案的同時,還結合當地元素進行字體創意展現。經現代改良的傳統服飾紅色系雪衫清新靚麗,為老街風景平添一份熱鬧和天真。喝米酒,嘗新式糖點新滋味,特色美食也讓眾多游客在歡樂的氣氛中迎接新年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