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回應上海上空現海市蜃樓
今晨,某網友稱上海上空出現海市蜃樓奇觀并拍下視頻上傳網絡。上海市氣象局官網微博解釋稱:此現象比較少見但并不是海市蜃樓,系“物影上投”現象。實際上形成的原理有些像云隙光,主要是強烈的日光將建筑物的影子投射到了云層或層結較為穩定的空氣層上,是建筑物的影子。
真的有海市蜃樓的存在嗎
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幻景,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根據物理學原理,海市蜃樓是由于不同的空氣層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氣中又有著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氣與高空中冷空氣之間的密度不同,光行經熱空氣層(密度小)的速度較冷空氣層(密度大)快,因此從遠處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空氣層間的折射和底層的反射后,不是沿直線進入我們的眼睛,而是如圖中所示的曲線使我們以為是從路面下的倒影所發出。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氣與高空中冷空氣之間的密度不同,對光線折射而產生的。蜃景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系。氣溫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數蜃景形成的氣象條件。
海市蜃樓發生在哪個季節
海市蜃樓,又稱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其本質是一種光學現象。海市蜃樓的出現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系。其特點是同一地點重復出現和出現的時間一致。
海市蜃樓通常發生在夏季,海市蜃樓是空氣中的水珠把遠處的景象折射到近處,而在夏季,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多雨,再加上夏天強烈的陽光照射,因而形成了海市蜃樓。
形成原因
海市蜃樓是一種因遠處物體被折射而形成的幻象,其產生原因是太陽使地面溫度上升后形成的一種氣溫梯度。由于密度不同,光線會在氣溫梯度分界處產生折射現象。我們的大腦認為光線總是沿直線傳播,但是當光線通過下方溫度低、密度大的大氣時,就會向下折射,所以大腦中顯現的遠處物體就會比實際高。
海市蜃樓經常發生在海上,因為海上一定范圍之內的空間空氣濕度較大,厚度也比較大,這樣大面積的水蒸汽在運動下陰差陽錯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當近地面的氣溫劇烈變化時,則會引起大氣密度的巨大差異,遠方的景物,在光線傳播時則會發生異常折射和全反射,從而造成蜃景。另外,海市蜃樓的發生還與不同高度空氣層的折射率有關,水汽含量是直接影響折射率的重要氣象要素。
同時,與氣溫、相對濕度突變也存在著一定關系。靠近海面的空氣由于海水溫度較低,且水蒸汽潮濕,因而折射率較大,而上方的空氣因受日照影響溫度較高。海面上空空氣層的折射率是由下而上隨高度逐漸減小,由于氣象要素變化的不連續性,導致光在空氣中折射率變化也呈現不連續性,光線穿過折射率大的空氣層頂時,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氣象條件下,則容易形成全反射,從而產生海市蜃樓的奇觀。 作者: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