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形成了一個很大北冰洋,但隨著氣候的逐漸變暖,現在很多冰塊逐漸融化了,在近日,有報道稱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那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具體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這樣?
一、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具體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這樣?
當地時間10月12日,德國電視一臺報道稱德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返回不來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并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
最近的衛星照片顯示,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于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志。
二、北極冰融化的后果有哪些?
后果一、北極熊將滅絕
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每年夏季,北冰洋地區被冰層覆蓋的面積正逐年遞減,而余留的冰層正變得越來越薄。由于海洋比冰層吸收更多的熱量,反饋的結果是更多的冰層被融化。自1980年以來,歐洲的北極地區已失去了20%~30%的海洋冰層。
北極熊依靠海洋冰層生活,它們在那兒捕獵海豹,利用冰層上的通道從一個地區遷移至另一個地區。越來越多融化的冰將使他們無法在海面上立足。有些氣候模型預測:在本世紀末,現在只有破冰船才能穿過的北冰洋,在夏天將可能成為無冰的海洋。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話,北極熊很可能就此滅絕了。
后果二、饑餓人群將增加
盡管有些地區會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導致農作物的增產,但隨著氣候逐漸變暖,負面影響更有可能占據主導地位。而本來就地處炎熱地帶的非洲將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研究結果提出警示:隨著氣候變暖,非洲的饑餓人群將大幅增加。
貧窮社區居民的生活直接依賴于穩定和適宜的氣候,因為通常他們賴以生存的農作物都依靠雨水灌溉,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氣候條件,如來自亞洲的季風。
后果三、島民不得不移居
在過去的100年間,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1~2毫米。但自1992年以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增至每年3毫米,主要是因為變暖的海洋的擴散以及融化的冰水流入海洋而引起的。
融化的冰水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這些冰水主要來自格陵蘭和南極的冰原。在格陵蘭冰原,冰融化的速度比新冰凝結的速度要快。而在南極,在過去的11年里,南極半島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已經坍塌。其結果是,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隨著海平面的升高,居住在較低地勢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的居民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2005年12月,生活在瓦努阿圖(Vanuatu)太平洋海島鏈的一個小社區的居民或許是第一批由于氣候變化而不得不正式移居他地的居民。
后果四、土著民生活受嚴重影響
北極地區,特別是那些正在盡力維持和適應他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土著居民,最容易受到氣候改變的傷害。北極是400萬人生活的家園,其中大約10%的人口(約40萬)是土著居民。
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廣泛融化正在對建筑、管道、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危害。全球變暖意味著冬天有冰季節變短,天氣更加炎熱并且更難以預測,在某些地區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森林火災。
海洋冰層的融化以及相關沿海地區地層腐蝕的增加,同樣也正在危害著當地的土著居民,使得沿海地帶有些地區的居民比如阿拉斯加的希什馬廖夫村的村民,不得不搬到其他地區去重新安家,靠海洋狩獵和捕魚為生的沿海地區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