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效率低下,是城市生活無法繞開的話題。
紅綠燈變換了一次又一次,卻始終堵得無法通過路口; 沒有車的交叉路被綠燈空放,自己卻被紅燈攔住;在一條本應“暢通無阻”的路上,卻因為無數個紅燈而多次停車……
這些場景,對于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幾乎如同家常便飯、每日可見。一個個紅綠燈路口似乎成了一個個“關口”,阻礙著大家的出行。
雖然交管部門對此相當重視,每到高峰期就會安排專人到重點路口進行信號燈保障,盡最大努力讓大家“過關”。然而,因人力有限,作用不太明顯,“關口”總是依然堅固。人們不禁要問:只能這樣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不能讓我們的路口智慧起來嗎?
智慧化——城市路口的期待
經過長期的道路交通建設,城市路口陸續出現了多種實現單一功能的科技系統,包括交通信號燈、交通電子警察、車輛卡口、視頻監控、流量監測、行人闖紅燈監測、鳴笛檢測等。這些雖然令路口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仍然無法匹配上逐年變得更加紛繁復雜的交通情況,擁堵、車流管理不合理、管理效率低等問題仍然困擾著交通管理部門。隨著潮汐車道 / 借道左轉 / 拉鏈式通行等新型交通組織的廣泛應用、車輛 / 非機動車 / 行人精細化管理的推進、車路協同的高速發展等,在路口堆疊更多單一功能系統的傳統做法已難以為繼。
路口作為最易發生交通沖突的區域,是現代城市路面交通秩序管理的核心對象。因此,必須高效協調南來北往的車輛通行,保證過往車輛、行人的安全流暢通行;并對過往車輛、行人進行記錄,分析其特征與行為,強化執法依據。而交通信號控制是一個路口管理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交通道路通行效率有重大影響。交通信號燈不智慧化,路口就很難智慧化管理。
基于 AI 的自動信號配時,讓信控智慧起來
利用數字化轉型的機會構筑競爭優勢已成為數字時代的必然選擇。針對城市交通問題,以新型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路口、智慧化路口,為交管構筑智能化戰略優勢,是一條值得探索的發展路徑。
2018 年 4 月,華為在北京市交管局的指導下,在北京的海淀區上地三街與上地東路交叉路口,率先開展利用 AI 算法實現信號配時優化和時段自動劃分的試點應用。隨后,在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紀高通科技有限公司)評估報告中,顯示上地三街車流主方向(東西方向)平均延誤下降 15.2%,平均車速提升 15%,和實施前仿真的結果非常接近,仿真的結果為平均延誤減少 18.1%,說明方案有著很高的適應性。主干線的優化效果顯著,也連帶影響附近 2 條支路,令其通行效率也明顯獲得改善——報告顯示支路的平均延誤時間降低了 10%-20%。
這些成果的背后,是一項人工智能技術與交通工程理論結合的解決方案——TrafficGo 交通控制優化方案。作為中國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導者,華為提供的 TrafficGo 方案既能保證嚴格遵守已有交通工程理論的約束,又能探索區域信號綜合協調優化創新方案,解決了手工配時的缺陷,也很好地釋放道路交通的通行潛力,最大化利用資源。
未來,北京交警還將進一步擴大華為 TrafficGo 區域協同方案的試用范圍,把握區域多路口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關系,應對復雜場景控制策略,以達到區域整體調度最優效果, 提升城市道路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將為城市帶來綜合效益,包括優化社會運行效率、拉高交通安全系數、降低治理成本等。懂交通的華為將不斷嘗試新技術,為交管部門打通各種城市道路交通場景的數字化治理管道,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