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熱點 > 熱點追蹤 > 正文

    極端天氣常態化,中國如何應對不斷疊加的自然災害?|地球呼叫

    2023-04-22 16:25:58    來源:一起來嘮科    

    中國發布的《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顯示:我國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區域之一,升溫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其中一個較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氣候變化加劇。在這種情形下,我國的自然災害情況會有哪些變化趨勢和特征?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騰訊新聞科學對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地質災害調查監測中心主任童立強、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陳會忠、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戰略規劃室主任包書景,共同探討人類應該如何面對不斷疊加的自然災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核心要點:

    1我國近10萬座水庫中真正有過水庫誘發地震情況的只有47座,且地震強度很小,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在建設水庫之前也要做好地質活動斷層探測,評估地震發生風險,讓我們更放心利用水資源來提供清潔能源。 2喜馬拉雅山脈與南北兩極共同組成地球三極,對全球氣候格局和地域分異起到支配作用,它也是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與經度地帶性的交叉地域綜合體,對中國和周邊地區影響很大。 3把CO2(二氧化碳)存放在特定的一種自然或人工“容器”中,利用技術手段長時間與大氣隔離封存,可達到控制CO2 的目的,森林、海洋、地層、化學反應器等都可以作為封存CO2的“容器” 。

    一、水庫誘發地震以及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如何預防?

    一起來嘮科:近些年來,圍繞河流建立的水電站和大壩工程不斷在增多。在氣候極端變化的情況下,洪災量級可能也會提升,各種大壩的安全性是否需要重新考量?原本作為防洪的水壩,會不會反倒可能成為潛在的風險來源?可能引發地震嗎?

    陳會忠:全國水力發電水庫目前約有9~10萬座,為我們提供大量清潔能源。若我們堅持大量煤炭石油發電,勢必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加劇全球變暖。因此,水力等清潔能源非常重要。

    當然,也有人提出“水庫地震”問題,確切地說應該叫“水庫誘發地震”。今年3月8日凌晨,廣東省河源市發生4.5級地震,這次地震就由河源的新豐江水庫誘發。1962年該大壩完成蓄水后發生過一次6.1級地震,震中烈度達到8度,震源深度小于5km,造成7人死亡、63人受傷,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于六級的水庫地震之一。

    目前認為,水庫地震的誘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庫水自身重力載荷作用,二是庫水的下滲作用。水庫下有斷裂,水會順著裂縫下滲并對斷層產生不同應力,改變巖石孔隙形狀,進而改變地下巖石結構強度,容易引發地震。但我國近10萬座水庫中真正有過水庫誘發地震情況的只有47座,且地震強度很小,大家不必過于擔心。

    當然,我們在建設水庫之前也要做好地質活動斷層探測,評估地震發生風險,讓我們更放心利用水資源來提供清潔能源。

    全球發生過的水庫地震分布(圖源:網絡)

    一起來嘮科:我國是世界上泥石流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候極端變化情況下,我國可能加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風險的高發地區有哪些?這些地區有什么特點?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如何預防和應對?

    陳會忠:今年2月內蒙古阿拉善盟發生煤礦事故,內蒙古地震臺網完整記錄了煤礦開采堆放的廢渣下滑造成大滑坡的全過程,發現該滑坡由兩次事件組成,第一次滑坡很小,20多秒后的第二次大滑坡滑下來的巨量土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

    滑坡是由于山體陡峭或滑坡體表面較松軟,在重力作用下產生巨大位移;泥石流則是大量降雨泡軟了區域內土壤,水流夾雜著石頭泥沙流下坡。滑坡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的云貴川藏、西北的陜甘晉和東南的閩鄂湘等地,大量降水、冰雪凍融、地震帶來的塌陷和決堤、人類開礦修路等活動,都可能引發滑坡和泥石流。比如人類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或樹種不合適反而造成土質松軟;我國西南和中部南北地震帶的地震屬于板內地震,是地震活躍地區;我國西南和東部屬于東部季風區,夏天降水豐富,這都大大增加重力作用,導致山體松動滑坡。

    如何預防滑坡和泥石流?

    第一,要對群眾進行科普。陡峭山體旁易發生滑坡泥石流,滑坡前會有小崩塌和破裂聲以及山體滲水,動物會有異常。遇到滑坡要躲避到高處,往泥石流兩邊的山坡上跑,不要順著泥石流方向往溝里跑。

    第二,要對易發泥石流和滑坡地帶進行勘探和監測預警。這需要我們對危險地區的位移、降雨量、地聲、次聲、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等要素進行實時監測。有異常或突發狀況設備自動報警。

    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圖源:網絡)

    二、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我國能源痛點問題何解?

    一起來嘮科:2020-2022發生三重拉尼娜現象,使得近三年的升溫幅度被一定程度減緩。但隨著拉尼娜事件結束,我國今年迎來新一輪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可能性增大,遭遇“干旱+高溫“熱浪的風險也在提高。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喜馬拉雅山區的冰川加劇融化問題。喜馬拉雅地區的災害情況大致如何?它在生態中有著怎樣的重要性?它出現的諸如冰川消融等問題,會對中國和周邊地區產生怎樣的影響?

    童立強:喜馬拉雅地區自然災害種類很多,包括地震、泥石流、雪崩、山洪及氣象災害。

    其中,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泥石流包括三種類型,冰湖潰決型、雨水型和滑坡崩塌型。由于喜馬拉雅地區地殼活躍,多發地震,對地表有破壞,切割深、坡度大,常發大規模滑坡。近兩年金沙江就堵過兩次,對云南影響很大,甚至有將近十米的洪水。

    在喜馬拉雅地區,冰雹不太常見,但2018年的一次冰封堵塞導致雅魯藏布江斷流三天,對印度平原影響很大。

    喜馬拉雅山脈與南北兩極共同組成地球三極,對全球氣候格局和地域分異起到支配作用,它也是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與經度地帶性的交叉地域綜合體,是印度恒河源頭,對中國和周邊地區影響很大。

    近五十年來青藏高原暖濕化顯著,增加冰湖潰結等自然災害的數量和規模。2000年以來就有十次大型災害,爆發周期和劇烈程度都陡增,并有向西北方向擴展的趨勢。

    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冰川融化問題較嚴重,根據我們的遙感調查,與2005年相比,青藏高原冰川總體呈退縮趨勢,總面積減少約1500平方千米,退縮率約為3.75%,快速消退區主要分布在帕米爾高原等地區,喀喇昆侖東南段冰川面積則明顯擴張。

    位于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的昆布冰川(圖源:科學網)

    此外,青藏高原還由于極端氣候和暖濕化出現“漲水”的新問題,青海鹽湖等也出現這一現象,不排水湖變成排水湖,水就可能蔓延,一旦地質條件允許即可潰決,會帶來大規模災害。

    一起來嘮科:去年的“干旱+熱浪“,導致不少地區都出現過電力供應問題,西南地區還出現了限電。我們有哪些手段可以實現電力資源的不足?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如何?我國能源在資源儲量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和痛點是什么?在能源使用方面,如何平衡發展與生態?

    包書景:近年來我們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消費還是以煤炭為主,占了58%,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氣。在干旱氣候水電不足的情況下我們電力緊張,還可以通過光電、交叉火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等方式補足電力。我國也大力重視核電,在安全基礎上進行選址和發展。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發電途徑增加,我國的能源保障能力也會持續提高。

    我國能源儲備較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風電、光伏發電等各種能源,但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一個是自然界資源開發利用需要時間,一個是我國清潔能源比例有待提高、能源結構需要調整。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領域我們也在加速開發,比如頁巖氣這種清潔能源在我國蘊藏較豐富,在新疆大概有100多萬立方。但由于其很致密,開發難度大,需要我們采取水平和分散壓力技術,目前已成功開采一部分。美國企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通過頁巖油和頁巖氣的開發,實現了油氣復興和能源獨立,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油氣地質條件和開發技術的深入研究,實現頁巖油、頁巖氣、致密油和致密氣等的大規模經濟開發,提供更多能源保障

    發達經濟體新能源發電量占比趨勢(圖源:網絡)

    三、氣候在極端化,個人、社會和政府還可以做什么?

    一起來嘮科:面對越來越極端化的氣候,我們需要提前做哪些適應和準備工作?如何建立完善監控預警系統?在防范風險方面,個人、社會和政府可以做哪些準備?

    包書景:極端氣候發生與地球氣候周期變化、人類活動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都有關。基于此,我們首先要優化能源結構,改變以煤為主的現狀,提高天然氣、風電、光伏、核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例;還要降低能源消耗,通過碳達峰來控制碳排量。植樹造林、增加碳匯也很重要,我們不僅要想辦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更要封存或轉化它。比如把CO2存放在特定的一種自然或人工“容器”中,利用技術手段長時間與大氣隔離封存, 森林、海洋、地層、化學反應器等都可以作為封存CO2的“容器” 。

    碳封存方式(圖源:網絡)

    而且,在地下采油采氣時注入二氧化碳,既提高油氣采收率,又減少二氧化碳,減少氣候影響;加強煤層氣開發,減少甲烷排出對臭氧層的破壞;清潔利用煤炭,開發利用煤制油和煤制氣技術。

    至于個人,則要堅持綠色出行,節省能源,騎自行車或多開新能源汽車。

    陳會忠:應對氣候變化人人有責,我們不僅要樹立保護地球的理念,還要建立對災害的監測和預警系統。我們要向公眾宣傳預警系統原理和功能,公眾在發出警報時可以及時正確應對,不論遇到多大規模災害的預警都能做到“聞警即動”,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大損失。

    童立強:我國五千年來的暖寒交替變化都是周期性的,我認為我們正處于一個寒暖交替變化的階段,極端天氣較多。我們對地球的認識實際上還很淺薄,要提高認識、加強研究。

    此外,我們要持續重復開展調查監測,定期提出風險防控類型和區域,通過實地核查劃定災害高風險區,預測災害的可能發生時間和危害程度,進行預警。

    對于極端天氣,我們人類除了可以減排,很多時候是無能為力的。那我們就應該盡可能“避”,遠離災害高發地,并抓好預警治理工作。希望大家也能推廣支持監測設備的設置和運行,積極主動阻止對預警監測設備的破壞行為,加強全國范圍內預警系統的覆蓋。

    嘉賓簡介

    整理:王嘉欣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

    關鍵詞:

    上一篇:大熊貓“福祿”淋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回應:不存在故意不收回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久久亚洲精品11p|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熟妇无码AV|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