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彩觀點:
1直到2020年,美國一些大型的頁巖油企業開始出現破產,整個市場游戲格局開始發生巨變。 2主控權又回到了歐佩克,通過減產就可以使價格抬升,而且還不用怕頁巖油去搶占市場份額。 3減產一定會給美國降通脹增加難度,原本去年5月后商品通脹緩和,至少給美聯儲一點空間,現在商品性通脹+就業薪資反彈,當然增加了治理難度。“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能源供給上的主要矛盾關系,實際上是歐佩克、歐佩克+和美國頁巖油之間的市場競爭關系。”
(資料圖片)
4月2日,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組織(OPEC+)出人意料地宣布集體“自愿”減產,總減產幅度超過每日160萬桶,將從5月生效并持續至2023年底。此外,自去年俄烏沖突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產油國和大國間圍繞石油供應展開博弈。
以本次歐佩克減產為契機,騰訊財經邀請到東北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付鵬,深度解讀能源博弈背后的邏輯,石油供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歐佩克減產的真正邏輯以及對美國通脹、國內油價的影響等。
付鵬指出,歐佩克減產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對國內油價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因國內過去十年我們一直著力于改變能源結構,尋求多元化的供給渠道,所以影響相對來說是減少了。
本期策劃為《經濟大家說》第022期
本期嘉賓|付鵬 東北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文|祝玉婷
以下為嘉賓精彩觀點:
俄烏危機帶來全球能源結構的重構
1、去年俄烏事件發生,國際油價快速飆升到超過100美元,隨后又快速下跌到80美元附近,如何看待這樣的大起大落?
付鵬:首先,價格的這種波動是正常的,國際油價在80美金的價格實際上是比較合適的。俄烏危機引發了短期的全球供給的重新分配,今年年初國際油價回落到80美金左右,油價的快速漲快速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短缺。
俄烏危機真正對于全球能源結構造成的影響其實是“重構”,簡單說就是歐洲能源供給的安全,得從俄羅斯手中逐漸剝離出來,這種剝離的過程中就會造成全球能源的一個重新架構。
從總量上看,能源的供給并不缺,所以油價基本上在俄烏危機發生的過程中(目前仍在發酵)快速推高,但你會發現它對油價的影響已經緩和了,因為從油到天然氣,再到成品油,整個歐洲能源供應端上的重構大概也就短短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
歐佩克拿回石油價格主控權 且不用怕頁巖油搶占市場份額
2、歐佩克+此前在減產問題上經常分歧嚴重,但4月2日,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多個產油國宣布“自愿”從5月起削減石油供應量,這次各國步調出奇一致,您怎么看?減產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付鵬:首先,網絡上有一種說法:沙特去年承諾把供給抬上來,美國幫忙把油價壓下去,如果油價下跌到一定的程度,美國承諾會重新把戰略庫存補起來,但因為美國目前沒補戰略庫存,所以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很生氣,因此減產。我覺得這樣的故事,聽聽就好,這不是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在于,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能源供給上的主要矛盾關系,實際上是歐佩克、歐佩克+和美國頁巖油之間的市場競爭關系。
美國頁巖油的大幅度增加,使得2014年下半年油價的暴跌,在此過程中,歐佩克也增產,他們希望把價格打得很低,使頁巖油被擠出,但直到2016年都沒有成功,但這造成了油價的下跌,但美國頁巖油釋放的產能,獲取全球的份額能力仍在激增。
最后,為了維持這樣的價格,歐佩克選擇主動把原來增產的部分(為打壓頁巖油的部分)減產減回來,但這時候其實頁巖油已經獲取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頁巖油真正的問題發生在2016 年-2017年之后,油價基本上維持在60多美金以后,美國的整個利率環境開始發生變化,杠桿環境發生變化。一直到2020年,美國一些大型的頁巖油企業開始出現破產,整個市場游戲格局開始發生巨變。
比如說,在這場新冠疫情前后,對于頁巖油來說,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頁巖油開采企業的股東們開始解削減資本支出,不再追求規模效應,轉向追求利潤,追求股息,追求紅利。
在此情況下,美國的頁巖油資本支出開始放緩,頁巖油的獲取就進一步通過價格競爭,此前獲得更大市場規模的條件被減弱。
疫情后,美國頁巖油的增長恢復,還沒有回到疫情前。沙特也看明白了,他們發現美國頁巖油的供應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控權又回到了歐佩克,通過增產、減產等操作,就可以對石油價格形成較大的影響和支撐。
所以,當我們看到前段時間因為美國銀行的危機事件,開始引發恐慌和擔憂,油價往60-70美元方向下跌的時候,其實歐佩克就有了非常大的一個動力去維持這樣的一個價格,而且它是能做到的,之前幾年它做不到,現在它通過減產就可以使價格抬升,而且還不用怕頁巖油去搶占市場份額。
所以,總結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變化:歐佩克重回到了主控權上。
俄烏危機真正帶來的是讓歐洲擺脫俄羅斯
3、以前美國是原油進口國,但是近年來美國已成為原油出口國。3月底時,歐盟統計局發布報告稱,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歐盟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如何看待近年全球能源市場格局的變化?
付鵬:這就是這場危機(俄烏危機)真正帶來的,也就是讓歐洲擺脫俄羅斯。
目前,全世界能源格局發生了兩極化:簡單說就是,以俄羅斯為首的一派,以西方為首的一派。
俄烏危機背后,其實就是把原來德國默克爾在任時構建的這種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密關聯(尤其是能源這種高度依賴的關聯)給切斷。
所以,通過俄烏危機把歐洲的能源供應全部切換到美國這邊,再加上頁巖油在過去十年的高速產能增長,它有能力去滿足這樣的供應關系,戰略聯盟就此發生了變化。
歐佩克減產一定會影響美國治理通脹的難度
4、美國已經是原油出口國,全球油價的變化對其國內通脹的影響程度有什么變化?
付鵬:有影響,但美國這一輪通脹的核心問題是就業薪資,并不單純是商品性通脹,去年你可能看美國的商品通脹嚴重,但是就業薪資的通脹更嚴重。
到了去年5月,隨著油價在高位逐漸回落,商品性通脹也在回落,但是迫使美國這一輪加息周期這么長的重要原因,不是商品,而是它的就業服務薪資,也就是美國底層老百姓的工資上漲,這個循環壓不住。
所以,現在如果油價下不去,維持在80~90美元,其實商品性通脹可能也不會很快地下降。
5、現在歐佩克減產,會不會增加美國當前治理通脹的難度?
付鵬:肯定會。原來是去年5月份以后商品通脹緩和,至少還給美聯儲一點空間,現在商品性通脹又降不下去的話,再加上就業薪資的反彈,當然會帶來治理上的難度。
全球維持當前的滯脹嚴重的格局和風險其實很大,對美國來說,如果商品性通脹也不能進一步下行,其實美聯儲也沒得選,整個利率高依然會維持比較長的時間。
頁巖油的高增長時代已結束 歐佩克調配供給又管用了
6、從長期國際油價的波動來看,歐佩克減產并不一定帶來油價的上升。實際上近年歐佩克多次大幅減產,但是油價大起大落,歐佩克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力是否在減弱?
付鵬:當然不是,單純去統計它增產減產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全球的供應曲線,在大約2014年以后,其實是轉化到了美國這一端,在此階段中歐佩克的增產和減產其實對價格不會造成影響,因為它有了一個額外的增量(指頁巖油)。
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現在歐佩克重新掌握定價能力,美國頁巖油在疫情后的資本開支不再增長,也就是說它的供給、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所以現在歐佩克去調配供給就又管用了。
對國內油價有影響,但影響力在減弱
7、歐佩克減產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對國內油價影響如何?
付鵬:首先,肯定有影響,但是國內在過去十年也在著力于改變我們的能源結構,在降低能源依賴度,多元化能源供給的渠道。
我們一直在致力于這件事(多元化路徑),無論是從俄羅斯還是沙特,無論是新能源還是舊能發展。
所以不可能沒影響,但經過10年的努力,我認為對我們的影響相對來說是減少了。
8、我國在應對油價波動,維護原油供應安全方面有哪些措施?
付鵬:首先,在低油價的時候,我們已經建立了大量的石油儲備;第二,我們需要保障能源供給通道不受阻斷,所以跟俄羅斯、沙特、伊朗之間有合作協調。